來源:幼教網 2017-11-01 16:18:4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坐月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希望對準父母們正確坐月子,健康的產后恢復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生完寶寶以后,身體各個器官、系統(除乳腺外)的形態和功能要開始慢慢恢復到懷孕之前的狀態了。醫學上把這個產后恢復的時期定義為產褥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胎盤娩出后的6周。
早期產褥期主要是生產完以后的住院期間或產后10天內,在這段時間里面一定要好好注意子宮出血量、子宮底的高度還有子宮縮復情況。
產后2小時內的處理
產后2小時內非常容易產生嚴重并發癥,像是產后出血、子癇、產后心力衰竭等,所以最好是在產房里面讓助產人員嚴密觀察。
飲食
產后1小時,因此生產消耗了非常多的體力,消化能力減弱,這時候可以給產婦吃一些粥、湯類易消化的食物。然后慢慢改善飲食習慣,最好是吃一些好消化、富含營養而不油膩的食物。
排尿與排便
產婦最好能夠早一些自行排尿。產后4~6小時一定要讓產婦排尿。要是排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的話,可采取聽流水聲及下腹部熱敷誘導的辦法。
產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張力降低,經常會便秘,所以要多吃利于大便的食物還有要多動動。要是發生了便秘,可采用開塞露塞入肛門導瀉的方法。
觀察子宮復舊及惡露
子宮復舊是指子宮收縮至正常的過程。在生產完后的14天內,宮底一般都是在下腹部觸及,為一間歇性鼓起的硬塊。所以每天最好在同一個時間里面手測宮底高度,這樣就能夠知道子宮復舊情況。并且對于惡露數量、顏色及氣味也要做好記錄。
如果子宮復舊不全,紅色惡露多在產后三天變淡,如增多同時一直沒有消退的話,最好是讓醫生采取一些辦法。。
外陰清潔
每天早晚兩次及大便后,以碘伏消毒外陰。用干凈的手來更換消毒墊。要是出現會陰水腫,最好是用50%的硫酸鎂紗布濕敷。
早期起床
早期起床活動的時間主要是看每個產婦身體恢復的情況。剖宮產及會陰有切口的產婦最好是能夠在術后24小時起床。如無會陰傷口的產婦,在消除疲勞6~8小時基本上就可以坐起來了,過一天就能夠下床走走了。
早期下床活動對于恢復機體的生理功能有著很大的幫助,體力和精神狀態也更快能夠恢復好了,能夠有效幫助惡露的排出和子宮的復舊。其產褥期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性也會降低了,膀胱和腸道的功能亦可迅速恢復。有產褥期并發癥時,最好是多加休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