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2 20:49:47
三、正確評價孩子的手工作品。
在美術界經常可以聽到幼兒美術作品不需要評價的議論,因為幼兒有著不同的表現,每個人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是不能用一個標準“像不像”作優秀評價的。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個性,用一根尺度衡量,會影響孩子們的成長,但美術教育也是一種教育活動,教學中通過讓孩子動手動腦,來發展孩子的內在潛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評價還是有必要的。那么,應該怎樣評價幼兒作品呢?
1、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
現在大多數老師都把模仿作為評價幼兒美術作品的標準。“像真的”就是優秀作品;“不像”就認為是水平不高,這些都阻礙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抑制了幼兒的積極性,創造性。所以,評價幼兒作品首先應當從理解幼兒的角度出發,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顆童心去看作品,不應用“像”與“不像”,“對”與“錯”成為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更不應用專業眼光或主觀的眼光去評價這些特殊的作品,評價是一種導向,肯定幼兒作品,有利于樹立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再創作的信心。
2、要了解孩子們的手工創作特點
孩子們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起來很可笑,但卻真實反映了孩子對事物特征的認識。比如張貼“水果樹”,成人的理解是長滿蘋果或梨子的樹,而孩子則會把它想象為結滿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樹”。這就表現了幼兒天真、活潑、幼稚和可愛。所以,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要依據“新、奇、稚、滿”的標準進行評價,“新”指構思新穎,“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滿”指整副作品豐滿。在幼兒自我意識剛萌芽的初期很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如果否定他們的作品,則會扼殺他們的自尊心,以個人喜好和自我審美觀點主觀地評價幼兒的作品,則會誤導幼兒思維創作的方向。以鼓勵為主,幫助幼兒樹立和增強自信心,實現自我價值,加強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進一步鞏固興趣的有效措施。
3、要給幼兒創設互評作品的環境
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讓幼兒人人參與,積極的發表看法。每一次手工作品完成以后,可把全班幼兒的作品一件一件展覽出來,讓幼兒互相審視、交流,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想和怎樣做的。有的孩子就會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有趣的構思,這時教師不要給幼兒的作品打分,不要對任何幼兒的作品下結論,避免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
孩子們經過審視、互相觀察,他們心里明白,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通過大家品評,幼兒的自信、自強、自愛逐步增長,他們的創造性會更強。
四、手工課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追求,陶冶孩子們的藝術情操。在我們農村幼兒園上手工課有便宜的物質條件,操作材料很容易收集,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通過孩子們動手動腦的操作,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更可以激發孩子們對美的敏感性,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積極性。孩子們的作品是孩子們自我的一部分,表現他們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這樣的手工活動,也是一種審美活動,能使幼兒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從而陶冶其情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