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1 21:35:07
綠化、美化應是幼兒園室外環境的突出特色。《規程》明確指出:“應根據幼兒園的特點,綠化、美化園地”,國家教委、建設部在《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中規定:“綠化用地每生不少于2平方米,有條件的幼兒園要結合活動場地鋪設草坪,盡量擴大綠化面積。”但可惜許多幼兒園或因重視不夠或因條件限制,到今起色不大。李生蘭教授就曾批評過我們的幼兒園甚至沒有“綠洲”,尤其是草地太缺乏,而讓水泥地占去了太多的場地。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許多園領導認為,水泥地干凈,雨雪天氣不會泥濘。這顯然是水泥地的一個優點,但是,我們是否真正地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過:水泥地和草地相比,孩子更喜歡什么?哪一種場地更安全,更能讓孩子心情愉悅,更具有環保作用,更符合《規程》要求?筆者曾經參觀過綠化效果好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的室外場地,大都只用水泥鋪了幾條窄窄的必備甬道,其余大片場地則是綠草如茵,極令人賞心悅目。望著在草地上盡情嬉戲的孩子們,我向園領導提出了育人環境方面的問題,她們給了我一個相當簡潔而又肯定的回答:孩子的環境應該是自然的。但愿這種認識能成為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共識,但愿百花爭艷、綠草如茵的幼兒園室外環境不再是孩子眼中的“空中樓閣”!
三、充分開發空間潛能
幼兒園占地面積大小不等,空間開發情況也各不相同,特別是一些面積比較小的幼兒園,有限的空間往往還得不到充分利用,致使幼兒的活動空間與活動需求形成了突出矛盾,嚴重制約著幼兒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必須充分開發空間潛能。首先要觸及每一個角落:墻面、地面、樓頂、平臺、墻欄桿、墻根、屋角、陽臺、樓洞、門廳、房屋之間的空隙、空中……這些有可能利用的地方都應派上用場。如圍墻、欄桿可種植爬蔓植物,兩棵大樹之間可以吊掛飾物,也可以拴繩讓幼兒“蕩秋千”、“過索橋”等等。另外有些環境要變固定的為“動態”的、變單功能為多功能的。如把一些墻壁貼上瓷磚,任幼兒自由寫、畫;將睡眠室的單層床改為雙層床,以騰出活動空間,或干脆撤掉床以“木臺”代之,睡時將被褥一鋪,不睡時收起即可做活動場地,等等。
四、保護環境創設的整體性
環境創設是為了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因而必須保持其整體性。首先,內容要全面、系統。凡是孩子發展、教育目標所涉及的領域,就應有相應的環境,如有發展身體的、有發展認知能力的、有發展社會性的……等等。既要注意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內容的橫向聯系,又要在縱向上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依次遞進。其次,要體現出主次關系及層次性。教育過程中各個階段有不同的教育主題和重點,周圍環境中就要相應地體現出來。例如大班在春季進行“做保護環境的小公民”主題活動時,室內可著重張貼環保方面的圖片,而春景的布置就次要一些。層次性就是要有適合不同水平幼兒發展的環境。如小班的“玩玩做做”活動區(或角),投放的工具和材料,就要考慮適合動作發展水平較差、一般、較好三類幼兒的不同需求。再如,公共用墻如果全貼上瓷磚,就只適合較大年齡的幼兒用毛筆寫、畫,如果也有黑板墻面、也有軟性的(氈、塑料泡沫等)墻面,就能適合不同年齡、不同水平及不同興趣的幼兒的要求。再者,要高度重視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的統一。要營造一種安全、溫馨、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否則,再完善的物質環境也難以徹底發揮作用。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主要靠教師對工作、對孩子滿腔熱忱的情感、態度以及科學的教育藝術,其中還有許多具體的要求與方法,本文暫不述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