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1 20:30:03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環境創設論文《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就像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更是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我們來看幾個關鍵詞:班級環境創設、重要、開發智力、環保意識、探索興趣。
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我國古代對此就有精辟的論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強調環境對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又說明培養人才要重視環境的選擇,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環境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潛力行為就是適應能力,環境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說環境對幼兒的發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環境既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班級環境創設上,我們有主題環境的墻面創設與游戲區域環境創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可見,在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創設與利用能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上述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一、環境創設可開發幼兒智力。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墻面、活動區等是在課程實施中環境的一部分,它們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記錄下已經和正在實施的課程的種種,使課程不斷的延伸。如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使舊問題的解決產生出新問題,因此不斷的創設和完善環境的過程也就是不斷的拓展、延伸課程;如我們班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的《大自然的語言》這一主題中,我們在副墻上布置了天氣記錄表,幼兒通過觀天記錄每天的天氣,于是他們就生成了疑問:“為什么會有雨?風是怎么樣形成了?”等等。又如,幼兒和教師一起制作“小水滴旅行圖”,他們畫的小水滴形象可人,他們被主題內容深深吸引,不但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知道了水的三態變化,而且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也很大程度地獲得了認知上的發展和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并且孩子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孩子們想象著水滴成云的情景,并相互抱在一起形象地模擬著水滴成云的現象,還提出了更多的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孩子們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探究、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環境創設可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提供大量的廢舊物品,供幼兒操作,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愿望和動手的欲望。在科學探索區配置多種多樣的、適合幼兒發展的材料和工具,這些材料和工具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輕松、愉快地主動參與到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中去。我們班放置了放大鏡、磁鐵、教師自制的天平等。還有各種形狀的卡片,供幼兒拼圖。在美工區,提供蛋殼,顏料,廢舊的瓶罐,促使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以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總之,讓孩子們感受到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樂于創造,樂于探索。增強了孩子的探索欲,以后每逢碰到廢舊物品,孩子們就會說,我們來做一個東西,然后絞盡腦汁。既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我們班級向陽的走廊處,放了一些植物,如可發芽的土豆、黃豆、稻谷、大蒜等,這些自然角的秘密常常會讓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去發現,去探索,去尋找答案。我們班權權有天突然說,紅薯霉了,為什么呢?他就想去研究一番。
三、環境創設可培養幼兒小主人的精神。以往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成人為幼兒提供,幼兒處于被動地位,無法參與到環境布置中去,結果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所以,現今幼兒園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絕好機會,又可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愛護珍惜環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勵,更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相互作用。尤其活動區更是設計、提供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擺放,方便幼兒取放,培養幼兒玩后放回原處的好習慣。由于幼兒喜歡介入環境,體驗自身的行為過程,我們在創設環境時,注重環境設計過程的指導,讓幼兒在參與環境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增長才干、發揮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作用。幼兒是環境的主人,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來設計創設班級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幼兒來說也更具有意義。在幼兒參與布置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主體的作用。如我們大班的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創設《快樂家園》的主題環境。背景是地球,意為我們共同的快樂家園。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下,決定通過畫和剪貼的方式以,分工合作的方法來完成,孩子們把自己紙折的青蛙,自己畫剪的云朵,自己制作的小房子,還有自己的自畫像等等,都處理好粘貼到“地球上”,當整個創設完成的時候,孩子們興奮極了。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對地球有了更深的了解,更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家園了。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布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切感,這樣會激發幼兒更充分地與環境相互作用。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幼兒的交往能力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
四、環境創設可引導幼兒有環保的意識。在各區域的環境創設中,都有幼兒提供的材料與作品,是他們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過程,培養他們從小就有變廢為寶,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環保意識。在我們班級各區域環境創設過程中,都有幼兒從家里收集了帶來的各種瓶、盒、罐、吸管、蛋殼等廢舊材料。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孩子們用紙盒做成了高樓、汽車。材料取自身邊的資源(大多是廢舊材料),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們學會了勤儉,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也讓孩子學會了創造,通過自己的創造讓廢舊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用這些作品來裝扮我們的班級各區域,孩子們可真開心,面對收集尋找各種各樣的廢舊物則更有興趣了,幼兒在積極投入、參與的過程中,既發展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我們班在收集廢舊材料的時候,孩子回去告訴家長說,我們老師說什么都要,峰峰看見這些東西說,“垃圾”,后來我們用這些“垃圾”制作了各種玩具,等等,孩子們看到了,原來垃圾也能變寶貝。比如“旺旺美食”里的各種菜與食物,我們用舊竹棍把廢舊的方形紙串在一起做成各種烤肉串,在“體育區”里把易拉罐進行簡單裝飾就成了的踩高蹺,用廢舊報紙團成紙球等。“生活區”里,我們利用硬紙板和絲帶讓幼兒學穿鞋板與系鞋帶。總之,無論哪個區,我們都或多或少的投放廢舊物品,讓幼兒明白“只要你做有心人,廢物也能變成寶。”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使幼兒了解廢舊物品的利用價值,激發創造欲望及活動興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