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9 21:54:25
三、教研引領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對問題的設計力求做到詳盡、周密
問題的詳盡程度直接影響教師觀察的細致程度,因此,作為教研引領者,我們在設計問題時盡可能做到詳盡、周密,有時還給出具體的觀察維度。在上述研究的第二階段(即幼兒的自由游戲階段),我們設計的觀察內容包括“幼兒對玩具的興趣”以及“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對數學問題的關注程度”。為了使教師盡可能詳細、準確地進行觀察和記錄,我們討論了幼兒的“興趣”和“對數學問題關注程度”的表現,并將其設計成問題,列入觀察的范圍。
這樣,教師就知道從哪些角度去觀察幼兒,并積累客觀、詳細的資料,從而為進一步分析幼兒的游戲傾向和設計干預策略奠定基礎。
(二)根據教師的實際反應靈活調整設置的問題
很多時候,作為教研引領者,我們要根據教師的實際反應靈活調整設置的問題,層層跟進,以引導教師對教育實踐作進一步觀察和思考,實現知識結構、觀念態度和教育技能的主動建構。在研究玩具“多邊形分數板”的數學教育功能后,教師們發現這套玩具的教育功能非常豐富,幾乎涉及數學教育的所有方面。于是,教師們確定了各年齡段幼兒數學教育的切入點。大班組教師以“數”為切入點,她們的解釋是,“數”是大班上學期的主要教學內容,這套玩具可以用來進行數的教育。但是,從玩具本身的結構來看,幼兒在操作玩具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的是幾何圖形之間的分解組合關系,因此,以理解幾何圖形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更符合幼兒的邏輯。顯然,從大班組教師的切入點來看,他們對于幼兒如何在與玩具互動的過程中出現這一情況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也就是說,教師設計切入點時是從教師“教”的邏輯出發,給幼兒的數學學習設置了一個硬性任務,而沒有考慮幼兒“學”的邏輯。看到這一現象,我們沒有對教師進行強制性干涉,而是提出了一個有待于觀察后作出回答的問題:“邊觀察邊思考,你的切入點是否符合幼兒的玩法和邏輯?需不需要調整?”經過兩周的觀察,大班組教師意識到了這一切入點的不適宜性,即“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關注的是圖形,幾乎沒有人涉及數的問題,‘數’的內容很難滲透進去”。因此,她們將切入點調整為“理解幾何圖形之間的分解組合關系以及圖形的等分”。
從以“數”為切入點調整到以圖形的分解組合和等分為切入點,體現了教師教育觀念上的一個飛躍——從以自身“教的邏輯”為出發點向以幼兒“學的邏輯”為出發點的轉變。這一飛躍是教育實踐、觀察與反思相結合的產物,而有目的的跟進式問題引領是促成這一結合的重要保障。
(三)引導教師將觀察中建構的認識和理念付諸行動
觀察的目的是改變行為。提高教師觀察能力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幼兒,提高教育策略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師觀察后的行為跟進非常重要。正如有研究者(王潔、顧泠沅,2007)指出的,不管研修的過程是多么令人愉快,給人以多大啟發,如果在研修活動中獲得的想法不能付諸行動,那么或許參與研修活動對于教師的成長只有一半的功效。
將觀察中建構的認識和理念付諸行動,是觀察的后續階段,也是觀察效果的直接體現,這一過程使教師有機會實踐并驗證這些在觀察基礎上得出的新認識和新理念,為進一步鞏固或修正這些認識和理念提供必要的條件。因此,作為教研引領者,我們在引領教師得出一定的觀察結論后,還引導教師學會用這些結論指導自己的行動,使觀察真正對教育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在上述研究中,每當教師在觀察基礎上得出一定的結論時,我們都要引導她們將其付諸實踐,使觀察真正對實踐起到指導作用。例如,在第二步(觀察幼兒的自由游戲)研究結束后,教師們達成了共識:幼兒在自由游戲中很少關注數學問題,要想發揮玩具的數學教育功能,教師就要對幼兒的操作過程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了實踐性更強的研究步驟(即研究的第三個步驟):采取措施對幼兒的操作過程進行指導,并根據觀察結果及時調整指導策略。可以說,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研究結論基礎上的行為跟進,為實施和驗證第二步的觀察結果提供了實踐機會,也鞏固、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此外,在第三步研究中,在觀察、評價一種干預策略的效果之后,我們都會指導教師用行為跟進的方式去調整指導策略,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技能。
(四)促進教師自主反思
在問題引領式觀察中,作為教研引領者,我們不但要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而且要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促進教師自主反思。
在問題引領式觀察中,作為教研引領者,我們既是問題的設計者,也是觀察者。我們的觀察對象有兩個:教師和幼兒。我們要密切觀察幼兒,把握幼兒的實際情況,思考幼兒的特點和教育策略,以便引導教師對幼兒進行分析和指導。同時,我們要觀察教師,根據教師的表現及時補充或修改已經提出的問題,引領教師進行思考,幫助教師建構正確的理念,提升教育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作為引領者,我們對幼兒的觀察與分析要走在教師前面,肩負引領教師思考和發展的重任,但是我們更應該讓教師認識到改變自身行為的重要性,通過對幼兒的觀察,正確理解幼兒和教育,改變自身習慣,適應教育要求,提升教育技能。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從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采取一些隱性的引導策略,讓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實現觀察、思考的效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