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家長幫論壇 作者:小樹小樹長大啦 2017-09-13 15:08:34
2、視態訓練說話法。讓孩子們觀察老師或同伴的表情、動作(即采取啞劇形式)開展語言訓練,以“觀”促“思”,以“思”促“講”訓練幼兒把話講完整,講得體。在豐富和鞏固詞匯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孩子說話完整、連貫,使他們能沿著一定的線索進行講述,把事情說清楚,把看到的事物進行恰當的描述。如教師編幾個動作加上表情,讓幼兒觀察一至兩遍后用連續的幾句話講出來。一次,我在課堂中戴上眼鏡,作一邊看報一邊在本子上寫,看了又寫,寫了又看的動作,請小朋友講述。有的說“老師戴了眼鏡看報紙,還寫字。”有的說“老師看報紙,看一下,寫一下。”我告訴他們,雖然講得對,但講得不夠好,并再讓他們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經誘導提示后,他們能完整地講出:“老師戴著眼鏡看報紙,一邊看,一邊寫,看一下寫一下,寫一下看一下,非常認真。”
還有一次,我請兩個幼兒表演了“互相幫助”的啞劇。大意是:冬冬手拿皮球邊走邊拍,碰上尋找東西的紅紅(手帕丟了),冬冬主動幫她找到手帕后,自己又跌倒在地,紅紅返身扶起冬冬,并幫助他拍掉身上的灰塵。全班幼兒個個看得認真,有的感到好奇,有的發出笑聲,興致極濃。實踐證明,視態訓練法最受孩子喜愛,因為各種動作、表情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他們的思想,孩子們都能認真觀察,積極思維,能較持久地處于興奮狀態。因而用口語復述情景的興趣和能力大為提高。
3、用拼圖訓練說話。如:出現“爺爺”、“媽媽”、“小朋友”、“報紙”、“花衣服”、“一盆花”等圖象卡片,要求他們將兩張或幾張拼在一起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如“爺爺種花”、“媽媽洗衣服”、“小朋友穿花衣”等等。然后教師指導和啟發幼兒用形容詞加以修飾,把話講好些,如:“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老爺爺看完了報紙又來澆花”等等。
三、從日常生活入手,加強語言規范化訓練
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單靠上課是不能奏效的,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必須從日常生活游戲入手,時時注意發現和捕捉幼兒口語中的毛病,及時加以糾正。據觀察了解,我園幼兒平日交談中語言不夠規范,土語甚多,聽起來很不順耳。如磨蹭說成“迂磨(yumo)”,把大便說成“拉臭”,把黑夜說成“黑家(heijia)”,把白菜說成“北菜(beicai)”等等。為奠定幼兒入小學后學習書面語言的良好基礎,為使他們口語表達明白、準確,每個幼兒教師必須對他們的語病、土話進行糾正和規范。
四、從教師自身入手,提高語言素質
俗話說:名師才能出高徒。在某種程度上,幼兒語言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教師語言素質的好、差。幼兒的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幼兒所注意。有時,一句隨意的笑話也能刻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并不時流露出來。如一次甲老師笑著說乙老師胖得象頭大肥豬。一幼兒聽了回家便告訴媽媽,說某老師象一頭大肥豬.既誤導了幼兒,又影響了老師的形象,能在幼兒和家長中間造成很壞的影響。因此,每個幼兒教師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均需加強語言修養,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做一名幼兒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語言文學修養,懂得一些語法結構及修辭邏輯知識。一句話,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語言形式來表達,取得準確、鮮明、生動的表達效果。教師要善于運用詞匯,做孩子的語言表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