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青網 作者:@佚名 2017-08-25 10:57:39
但是后來,女兒對我說:“合唱比賽結束后,我們老師讓×××(幫班里排練的那位媽媽家的孩子)站起來,我們全班同學都給他鼓掌,都對他說謝謝。我也想為班里作貢獻。”
之后我了解到,現在除了學習以外,學校給孩子安排的事分工非常精細,據說有個孩子在學校的全部勞動任務就是給洗抹布的盆換水,只管換水,洗抹布的活兒是另外一個孩子的。
越這樣,孩子們越擔不起大事,所以為班集體作貢獻的事情就由家長代勞了。
其實,老師們也沒有強迫家長必須到學校幫忙,但是,當家長是否幫忙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有關聯時,哪個家長不愿意作出一些犧牲呢?
可是,這正常嗎?
當減負真的來了 家長下班時間必須大大提前
還有一件事是減負。
從女兒上一年級起就趕上國家不斷地出臺減負的政策。
對于這樣的政策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為書本的奴隸、考試的機器。
但是,當減負真的來了,我又開始承受不了了。
先說作業。國家明確規定了低年級小學生每天寫作業的時間,但是那時候女兒還是每天都有不少作業要寫。一次,我很不知趣地詢問了老師:“我們沒有留家庭作業,這些作業都是我們的課堂練習,您的孩子寫得慢,所以只好拿回家寫完。”老師的回答讓我無話可說,再問周圍的孩子,大家基本上都是沒有在學校做完,所以拿回家繼續做。
不知是為了讓孩子能少拿回家一些作業,還是為了什么,孩子的午休時間也經常被老師用來講作業,很多孩子的課間也用來寫作業。
還有讓我更崩潰的。
剛上一年級,學校還有一些興趣班,比如美術、科技、書法、舞蹈、合唱、跆拳道什么的。我們不去外面上課外興趣班,每天很方便,家長下班過來接。
沒多久,減負的政策來了。
學校里所有的興趣班停止了。孩子放學時間大大提前,每天時間不一樣,有些天3時10分,有些天2時30分。
不少同事都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課外班了。
我一直很抗拒。我知道國外的孩子下午放學也很早,他們整個下午有大塊的時間運動、閱讀、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國家給孩子減負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放學早了就要送入另外一個課堂?!
但是,不送課外輔導班怎么辦?
我的時間一下子被打亂了。
以前是將近5時接孩子,雖然每天下班都要早走,但是至少下午還有幾個小時能安靜地做點事。現在孩子放學時間提前了,尤其是兩點多接孩子的日子,那天下午基本就是廢的。剛吃完午飯心里就踏實不了了,眼睛總是看著時間,生怕自己晚了。
有幾個單位能容忍我日復一日的早退?!
教改方向是要讓更多的人變成全職媽媽嗎?
還有不少同事的解決之道是請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長期雇傭小時工和保姆。
這其實是權宜之計。
現在各路專家、各種媒體都在教育家長:“隔代教育問題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既然這些是對的、好的,為什么我們這樣選擇時卻總是狼狽不堪呢?!
一直以來我都選擇夫妻兩人親自養育孩子,這是我理性分析的結果:我和丈夫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自由,再加上我在師范院校學習了7年,主攻教育學、心理學。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覺得自己屬于攥著“金剛鉆”的人。相對自由的時間加上比較專業的教育修養,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職場和家庭之間游刃有余,也相信自己能成功扮演好職業女性和媽媽兩個角色。
那時候,我心里是把媽媽分成兩個陣營的:一類是職場媽媽,一類是全職媽媽。無疑,我自己是屬于第一陣營的。每當見到全職媽媽時,雖然嘴里會說很羨慕她們自由沒壓力的生活,但是內心里從來覺得自己跟她們完全是兩種人。
但是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以后,我的這種自信在孩子領回來的一項項任務、日復一日的接送中慢慢支離破碎了。我真的能在職場和家庭間游刃有余嗎?每當自己硬著頭皮度過一關時,又在心里打鼓,我一定要這樣迎合嗎?每當這樣糾結的時候我便打心眼里生出對另一陣營的羨慕之情。
也許我還沒有勇氣把孩子也帶回家來自己教育,但是如果我是個全職媽媽也許不會這么焦頭爛額,至少我的焦慮不會影響到孩子。
你們說,我該怎么辦?
轉自中青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