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26 16:19:18
研究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環保習慣
研究對象:中班全體幼兒
研究者:黃嵐
問題的提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影響這人類的生活。近幾年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環保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的生活。近幾年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環保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它還是關系到我們下一代能否真正擁有綠色家園,能否健康陳章的重要因素。而日常生活是幼兒在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非常地適于進行環保滲透。同時針對本版幼兒雖已具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環保的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為此,本學年我們將根據本版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環保教育活動,將環保意識滲透進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研究目標:
1、日常生活中初步掌握環保的粗淺只是,萌發幼兒為了生存要保護好周圍環境的良好情感。
2、培養幼兒從小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有積極參與環保的初步意識。
3、增強幼兒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具有初步的環境保護的能力。
研究步驟:
一、利用日常教育,滲透環保知識
環境保護包括大氣、水源、森林、野生動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將在日常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滲透有關的環保知識,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如我們將利用晨間談話時與幼兒共同討論一些環保問題,并有意識地滲透一些環保常識。利用散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呼吸新鮮的空氣,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名稱,特征。懂得人類要與動植物和諧相處的道理。同時,在幼兒園內將提供廢電池箱,在班上評選環保小衛士,讓幼兒以環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覺參與環境保護中。
二、抓住教育契機,培養良好的環保習慣
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除了教學活動、游戲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其中一大環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將抓住各種機會開展環保教育。如洗手時,我們將教育孩子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學會洗完手關緊水龍頭等;吃飯時要愛惜糧食,不掉飯菜;散布游玩時,則教育幼兒不踐踏草地,不摘花、不攀搖小樹,不亂扔果皮、紙屑,看見地上有垃圾要撿起來放進垃圾箱里。平時,要求幼兒收集舊掛歷、泡沫板、易拉罐等,不把它們當垃圾扔掉,拿回幼兒園作為手工等材料。這樣既能節約能源,又可減少污染。每當發現孩子有錯誤行為時及時制止,幫孩子分析錯在哪里,從而使幼兒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進行家園合作,強化環保行為
對幼兒的環境保護教育不僅要在幼兒園中進行,家長也要配合幼兒的教育工作。幼兒幼兒的模仿性極強,具有無意識、自發性的特點。在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因此也同樣要求家長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家長還可通過實事記錄,打電話等方式將幼兒在家中的環保行為告知老師,告訴大家,并給于一定的表揚,能讓幼兒有成功感和喜悅感,從而使幼兒的環保行為持續保持下去。
研究總結: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提高環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點。環保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時間已為人們所認同。因此,環保教育的時間定位一定要從“未來”前移到“現在”,重點要從幼兒教育抓起。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將決定將來環境狀況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進程。為此本學年我們著重利用了日常生活的環節,對幼兒進行了熱愛自然,真愛生命的教育,啟蒙了幼兒的環保意識,逐步養成了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增強了他們對保護環境應有的責任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