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26 15:58:1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在幼兒教育中,美術教學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它是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兒美術作品所關注的不應只是作品畫面的結果。相反,它所應更多關注幼兒個性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及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目前,在很多教師中仍然存在著繪畫教學認識上的誤區,如認為繪畫技能是第一位的,沒有教師的范畫和示范,幼兒就不會畫,或畫不好,還是以畫得像不像為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把幼兒的個性和情感發展、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放在了第二位,甚至沒有地位可言。這樣的繪畫教學,不僅使幼兒失去了繪畫興趣,而且影響了幼兒人格的健全發展。因此,幼兒教師應樹立全新的幼兒美術教育理念,使繪畫活動成為幼兒喜歡的游戲;成為幼兒對生活的記錄;成為幼兒內心情感的傾述;成為幼兒對審美的體驗;成為幼兒生活和學習的需要,使幼兒美術活動真正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讓幼兒充滿繪畫過程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藝術領域的目標中指出: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教師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應改變過去只講“形”,不講“神”;只重“像”,不重“美”的狀況。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幅好的幼兒繪畫作品,應是孩子心靈的真實寫照;反映幼兒個性和童趣的作品,才是最美的作品。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用“心”去參與,才會真正感受到美術活動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教師要支持幼兒富于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繪畫過程中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興趣的培養,個性的張揚,讓孩子在繪畫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不管幼兒選擇的是亮色還是暗色,都是幼兒內心情感的流露,或是對美的一種獨特感悟,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去責備他們。我們要做的是每次繪畫時給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營造溫暖快樂的氣氛,關注幼兒在創作中的情感和態度傾向,適時地引導鼓勵,由此達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讓幼兒選擇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維方式,有不同的表現欲望。教師要變繪畫的設計者、傳遞者、指揮者、評價者,為孩子繪畫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支持性的美術創作環境。不給孩子設樣板,定規矩,鼓勵孩子創造自己的圖式。如在色彩的選擇上,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喜歡簡單樸素的色彩,表現在畫面上的色彩就單純樸素;又如,同是一個孩子,也許他昨天心情悲傷,今天心情舒暢,這兩種情緒下,表現出的色彩也是截然不同的。有次小班幼兒畫紅蘿卜,教師創設了喂小兔子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創作熱情。佳佳小朋友畫好了紅蘿卜輪廓,拿起一支粉紅色的油畫棒,這時老師馬上引導他觀察紅蘿卜的顏色,并拿了一支橘紅色的油畫棒給他,可是佳佳拒絕了老師的建議,還是拿起粉紅色油畫棒認真地涂了起來。孩子為了自己的表現去作畫,他們就會大膽自然地將自己的情感流露出來。盡管作品幼稚可笑,如顏色與真實的物像不符、房子是透明的,火車飛起來了,但它所反映出的個性是鮮明的。而模仿成人的藝術作品則失去了這些最寶貴的東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