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7-26 16:38:16
第二種方式是集體活動之后的分組,如數學活動“10的加減”,教師先進行集體示范講解,引導幼兒了解分合,然后根據孩子的不同水平,設置3~4組不同的操作內容,幼兒分組操作。又如,手工活動“美麗的瓶子”,教師先引導孩子欣賞各種美麗的花瓶,激發孩子創作的欲望,然后讓幼兒自選操作的內容,有印染花瓶,有用顏料裝飾廢舊瓶子,有用紙漿制作花瓶等不同內容。
第三種方式,是幼兒分組到功能室的教學活動,由于空間和指導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動需要分組進行,如在同一個時間段,一個班的孩子可以分成兩組,一組美術活動室,進行美術活動,一組在科學發現室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實驗;或者一組在教室活動,一組在某個功能室活動。教學內容放在功能室進行能夠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條件,節省教師準備材料的時間,由于空間大,更有利于幼兒活動。而有些在功能室進行的幼兒自選活動,則屬于游戲活動。
三、區域活動
1、區域活動的特點:
區域活動又稱區角活動,指幼兒在班級中創設的學習性區角中的自主的學習活動。本文中所指的區域活動是介于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性游戲活動之間的,呈半開放、半松散的特點,是一種學習性的“區域活動”,是狹義的“區域活動”,F在,許多幼兒園在主題開展過程中,教師會結合主題在活動區中投放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在活動區中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每個區域教師都有設定的目標和幼兒的關鍵經驗。孩子在這種“區域”中活動,能夠自主選擇區域和活動的內容,自己主動運用材料操作、探索;而且孩子可以按自己水平,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樣的操作內容,有的孩子一次、兩次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應該予以認可,但最終都要達到預定的目標。
在目前幼兒園實踐中,還有一種類似“區域活動”的“區域教學”,名稱雖相似,但內涵卻不相同。區域教學實質上是在區域中實施的小組教學,教師的計劃性、目的性強,教師對活動的操控占主導地位,而區域活動中教師主要通過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達到活動的目的。同樣是語言區,如果是區域教學,教師在會語言區給幼兒講故事,引導幼兒欣賞、創編;如果是區域活動,教師會提供錄音機、磁帶、圖片等材料,讓幼兒自己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
2、區域活動的指導要點:
1)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每個區域適當的目標,并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及時調整。如,小班的一個區域活動——量鞋子,教師設定的目標之一是:探索各種方法測量自己的鞋子,學習填寫統計表。這個目標對小班幼兒有很大的難度,幼兒缺乏相關的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幼兒嘗試了一下,就沒有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個活動的目標可改為:比較鞋子的大小,并進行一一對應。
2)提供各種層次的、豐富的操作材料。教師在區域活動的指導作用主要就是體現在材料的投放,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經驗,投放適宜結構的、能體現教育內容和要求的材料,使幼兒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上產生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如在探索區活動“蛋寶寶站起來”,教師通過提供沙、橡皮泥、紙屑、瓶蓋等豐富的材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示范講解,孩子在擺弄的過程中,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就會主動探索、發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3)活動過程中的觀察。當幼兒在區域中學習的時候,教師就是敏銳的觀察者和謹慎的記錄者,一方面,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對話,解決問題的方式,必要時,可以隨時將幼兒的表現記錄下來,作為孩子的發展情況記錄,另一方面把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作為下階段的區域活動材料更換、目標變化的依據。
3、區域活動運用
1)目前,區域活動的設置一般是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的,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與主題活動有關。在某一個新的主題活動開展后,教師首先要考慮,在活動區中提供那些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哪些內容適合于在區域中開展,適合于幼兒的自主操作,如何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變為要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容。
2)在制定每周計劃時,要考慮設置2~3個主指導區,制定每個區域的活動目標和幼兒的關鍵經驗,投放、添置不同層次的材料,這樣教師就會掌握重點,有重點的觀察、指導。
3)制定必要的區域活動規則,保證活動時的秩序。如規定入區的人數,拿放材料的要求,怎樣交換活動區,使幼兒能夠自覺遵守活動區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有序的活動。規則最好是教師和幼兒相互討論的結果,并以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出現,教師可以啟發幼兒自己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這樣孩子們就能主動地遵守規則。教師可以提醒幼兒每周必須進主指導區活動一次,當然,幼兒何時選擇進哪個區,或者重復選擇同樣的區域,在幼兒完成主指導區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主。
這三種教學形式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育內容靈活地運用,可以先集體后小組,或先小組后集體;也可以先集體后區域,或先區域后集體。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