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6-21 13:50:55
新年伊始,教育大區東城又有了新動作!未來東城區將新增3個資源帶,3個教育集團,新一輪的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再次啟動。
2015—2016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任務安排
★推進學區制改革,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小初高12年一體化管理
革新里小學——11中初高中直升校(114中)——11中
解讀:
2015年入學的京籍孩子,在114中完成教育之后,已經能夠100%升入11中。在此基礎上,東城將繼續探索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的一體化建設,未來革新里小學、114中和11中三所學校在學校的文化、課程、特色發展方面展開研究。在升學方面,仍然按照過去的辦法,對于孩子的選擇充分認可,今年入學的孩子,在六年后可以選擇九年一貫制直升的方式,也可以參加電腦派位。如果選擇進入114中,那么三年后成績不管考成什么樣,都能進入優質校11中。
民族教育幼小銜接
回民小學——春江小學
解讀:
在探索民族教育幼小銜接方面,東城將探索聯合貫通育人培養機制,形成“回民小學——春江小學”銜接模式。據介紹,春江小學已于2014年停止招生;未來,回民小學將依托春江小學的校址,待春江小學的學生全部安置完成之后,春江小學將變身為“幼兒園”,主要改善該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子女入園難的問題。針對就讀的春江小學學生,未來可能采取等待學生自然畢業,也可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整合。
義務教育與校外教育融通天壇青少年活動中心——精忠街小學
解讀:
探索義務教育與校外教育融通,科學布局,逐步擴大校外教育資源,如打造“天壇青少年活動中心——精忠街小學”銜接,將校外資源與小學資源整合,使得活動中心成為學校的送課基地。
新增優質教育資源帶
(1)分司廳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分司廳小學——北鑼鼓巷小學校區——一中小學部校區
(2)培新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培新小學——培新小學低部——永生校區
(3)黑芝麻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黑芝麻本部校區——黑芝麻低部校區——織染局校區
深化集團化管理
(1)北京171中學教育集團(新增)成員:171中學、177中學、171中學附屬青年湖小學,與朝陽區豆各莊、延慶康莊中學、新疆和田北京中學、安徽阜陽地區合作辦學成員校等
(2)北京景山學校教育集團(新增)成員:景山學校,與石景山區、大興區、通州區、朝陽區、門頭溝區合作辦學成員校等
(3)北京匯文中學教育集團(新增)成員:匯文中學、匯文一小、文匯中學、文匯中學文匯小學部、與朝陽區合作辦學成員校等
(4)北京二中教育集團成員:二中、二中分校、24中、新鮮胡同小學、史家實驗學校,與朝陽區、通州區、大興區及內蒙古等地合作辦學成員校
(5)北京五中教育集團成員:五中、五中分校、一中、國子監中學、五中分校附屬方家小學、東四十四條小學、北京外國語學校,與朝陽區、通州區、河北廊坊等地合作辦學成員校
(6)北京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成員:廣渠門中學、龍潭中學、崇文門中學、96中、廣渠門中學附屬花市小學,與通州次渠中學、房山區、平谷區、河北康保、雄縣、唐山、平鄉等地合作辦學成員校
(7)北京史家小學教育集團成員:史家小學、東四七條小學、西總布小學、史家小學分校、遂安伯小學、史家實驗學校,與通州區、河北廊坊、廣東順德、深圳等地合作辦學成員校共計7個集團30余校次基礎教育入學招生工作學區為單位,穩定和完善電腦派位入學政策,逐步提高普通小學與優質初中對口直升比例;完善學區內中小學對口入學機制,嚴控小升初特長學生入學比例;探索小學生源壓力較大的學區連片入學政策;繼續推進貫通初高中六年人才培養實驗,探索構建學區內十二年人才貫通培養機制。在小升初特長生入學比例方面,2016年,東城區將按照市里統一部署,進一步降低特長生比例,并探索現場打分、打分公開的機制,增加透明度,使得老百姓不懷疑、信得過。
★深化學院制改革
1進一步完善青少年學院課程體系,以東城區青少年學院小學“學院日”、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為依托,形成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院日”個性化課表,積極探索與中高考銜接的課程體系;基于高中課程改革,探索選修課程、地方課程、國家課程三級課程從“校內走班”到“走校”的新機制。
2進一步完善學院信息化平臺建設,制定青少年學院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統籌網絡課程,開設教師網絡教學工作室,為學生提供網絡選課、課程學習、考核評價、輔導答疑等服務。
3不斷豐富學生學院學習資源體系,重點探索建立青少年信息網絡學習中心、新媒介素養學習中心、社會實踐體驗中心等人才培養新路徑。
★管辦評分離,服務助力改革
成立東城區教育咨詢專家顧問團堅持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成立東城區教育咨詢專家顧問團。聘請來自全國涵蓋教育國際化、信息化、教育評價、財政、法律等各領域的專家,定期舉行專委會,建立并完善東城區教育咨詢專家顧問團章程和工作規則。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共識,進行專業的引領指導,為建設好國際化現代化東城教育提供智力、專業支持。
成立東城區教育學術委員會專家治教,行政學術分離,成立東城區教育學術委員會,設主任1名,由東城區教育委員會任命。首屆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由特級教師、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研修中層以上業務領導、全國及北京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學區備課組長以上教研員、東城區學科帶頭人和區骨干教師組成,總計156人,按教委委托任務成立27個專項委員會。教育學術委員會負責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研究制定落實東城區中小學學科教學質量標準。開展區域學科課程研究與建設。搭建新的教師培訓平臺。承擔區域內特級教師評審、市區骨干教師推薦、職稱評定、教師年度考核評價等工作。承擔東城區部分教學質量調研監測工作。
加強教育督導評價,切實加強教育督評中心建設切實加強東城區教育督導與質量評價研究中心建設,積極開展督學人員培訓,探索開展由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引入高校及社會教育機構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并適時向社會發布質量評價結果。
穩步推進教育直屬部門改革
1.南北保健所功能重組,原北區東城區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承擔全區域內中小學生體質檢測、衛生監督等工作;原南區東城區崇文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更名為東城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中心,承擔全區域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學院的課程研發與體教結合、醫教結合的科學研究與實踐。
2.將進一步研究推進裝備部與設備中心、房管所與房產中心、信息中心與教育研究中心等直屬單位的功能重組,為教育發展提供服務支持。
★人事制度改革
1建立專門的教師管理與交流的服務機構,成立東城區教師發展中心。
2建立完善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制度、編制統籌管理制度、教師交流輪崗制度、績效工資制度、人事聘用制度、教師考核退出等制度,統籌協調區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工作。
3賦予改革任務校人員編制、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一定比例的統籌自主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