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5-11-20 15:06:20
京西地區今年可謂是頻出“大動作”,通過多措并舉,不斷擴充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布局。其中僅在引入名校資源這一舉措中,在數量上便接近40所,且這些名校辦學成果顯著,逐步形成名校群落。
現象
京西名校群落數量驚人
“我非常希望也非常愿意把北大附小的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到石景山。”7月3日,在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學校的授牌儀式上,北大附小校長尹超鄭重作出承諾,她本人也將一人執掌兩校。據了解,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北師大附中京西分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石景山學校、北方工業大學附屬學校等學校均為引進的名校、科研院所資源開展的合作辦學,且成績不俗。
在門頭溝區,首師大附中、北京八中、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人大附小、北京景山學校等8所市區名校名園紛紛落戶建校,同時該區還借助北京師范大學的力量,建成“京師實驗小學、京師實驗中學”,探索教授辦學模式,借助高校資源改進薄弱學校。
同樣,豐臺區也積極引進北京小學、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清華附中等名校和中國教科院、北京教科院、北師大等教科研機構、高校前來辦學。目前,引進優質資源創辦學校達到21所,群眾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服務。
這一個個名校群落遍布京西大地,更有多所名校坐落在過去教育資源相對貧乏或者落后的地方,它們的入駐,為當地老百姓解決了教育難題,送去了改革紅利。
分析
教育深綜改催生名校群落
自2013年以來,北京啟動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教育領域深化綜合改革。在這場改革的前期,拓展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成為其核心任務。讓百姓享受改革的紅利,擁有更多獲得感成為這場改革的出發點。短短兩三年,引入的名校以良好的辦學方式和成績讓人矚目,正在迅速滿足老百姓家門口上好學的教育需求。
引進名校長也是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方式,在石景山區,有一所民辦學校受到家長們的關注——北京中杉學校。據介紹,中杉學校的校長王翠娟曾是中關村三小的校長,教學團隊大部分來自海淀區中關村三小,此外該校在課程體系方面獨具一格,并與國際接軌。以中杉學校為代表的高端優質民辦校也為石景山的整體教育發展增色不少。“對于這樣的優質民辦資源,我們很歡迎,同時我們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條件,希望中杉學校能輻射帶動周邊學校。”石景山區教委郝顯軍主任介紹說,目前中杉學校的老師每周都回到五里坨小學兼課,負責主要學科教學,以此提升五里坨小學的教學質量。
實際上,各區在過去也已經進行類似的探索,以門頭溝區為例,多年前引進的北京實驗第二小學、首師大附中等名校資源已經在當地產生良好的影響,學校也成為當地教育發展的領頭羊。
在引進外力的同時,各區也積極擴優“本土品牌”,將區域內優質學校做強做大。“石景山區也有自己的好學校,比如北京九中、京源學校等。”石景山區教委主任郝顯軍表示,“既然老百姓認可我們的學校,就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將本土品牌校打造成教育集團的領頭校,由此帶動一大批中小學發展起來。”
豐臺區有一批老牌名校,比如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豐臺區第五小學等,它們在百姓中的口碑一直都不錯。“內升”首先要發掘并發揮這些老牌名校的作用,通過舉辦分校、成立教育集團,實現豐臺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與石景山和豐臺區不同,門頭溝區則實施區內名校托管普通校方式發揮本土品牌校的輻射引領能力。“我區示范性高中大峪中學托管坡頭中學,成立大峪中學初中部,與大峪中學高中部系統規劃、共同提升。”李永生表示,初中部與高中部實現管理理念、硬件設施、課程體系、師資方面的全方位對接,提升了辦學滿意度。
就這樣,通過外引內升方式,京西三區借助教育領域深綜改的東風,一大批新建校、更名校在各方的支持下迅速崛起,短短幾年形成獨特的京西名校群落。
影響
名校群落涵養區域教育生態
能在家門口上北京十二中附屬小學,張儀村的李女士不禁長長出了一口氣,因為至少在未來的小學六年內,離學校近意味著孩子能夠早上多睡會兒覺。實際上,未來李女士享受到的改革紅利更有一大堆:小學就近入學,未來可能享受直升優質初中校待遇;位于京西三區,在中考時還能享受“名額分配”政策,還可以跨區考入優質高中;高考時,北京市有向農村傾斜政策照顧,還能享受雙培外培等政策……一系列政策讓家長們在左右衡量之后感覺,選擇家門口學校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對于學校來說,名校群落的顯現也讓優秀生源不再一江春水向東流。“你可能想象不到,自己費心費力培養的好學生在升學前去了其他學校,那種失落感讓教師很受傷。”一位知名學校校長告訴記者,“留住好生源,教師們也有干勁了,一系列新政也讓學校的氣象為之一新。”
名校群落的形成,并不是封閉的,“它們紛紛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領一大批普通校不斷提升辦學水平。更有一批名校實施一校多址辦學,這讓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更大。逐步實現了整個區域教育水平的提升。”豐臺區區長冀巖表示,“這不僅僅化解了擇校難題,更是達到了涵養教育生態的目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