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5-09-10 09:38:44
教師節在即,緊接著是中秋節,在這個時候,不少家長已開始糾結,要不要給孩子的老師送禮物?該怎么送?送多少?老師不收怎么辦?而老師們也隨之生出了不少煩惱:教育部明確規定,廣大教師要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師風,自覺抵制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不正之風。因而如何婉拒學生和家長的禮物也令不少老師糾結不已!
有網絡調查顯示,六成家長曾給老師送禮,賀卡、鮮花送到出國游代金券、名牌手袋,甚至赤裸裸的大紅包無不費盡心思……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是送禮現象最嚴重的階段,孩子越小,家長越舍得送禮。
送了禮,心里卻不舒服,各種吐槽辱罵:
“今年自己都吃不飽(很多單位今年沒發中秋節福利),拿什么送!”
“我們應該響應黨的號召,不送禮!”
“現在的老師哪有不收禮的,不送禮老師欺負孩子怎么辦?”
“班里這么多學生,老師對那些送了東西的孩子照顧點也很正常……我覺得你不送禮,老師只要不會特地找你孩子的麻煩,那老師也就算過得去了。”
還有更偏激的:“看不慣哪個老師,就去送禮給他,偷偷錄音錄像,然后……”
有的說:“送個av女優吧。讓老師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哈哈!”
有的直接辱罵:“為人師表,內心禽獸。”
聽起來很過分,卻是家長們的內心真實寫照。
可是,我們的老師真的如此不堪嗎?
還是來聽聽老師自己怎么說……
教師節到底該不該送禮?
“對于家長送禮,沒有幾個老師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相反,家長的送禮很多時候會讓老師覺得有壓力。許多老師推辭不了,收下家長的禮物后,會想辦法換一種形式送還。比如給學生買文具或各種書籍等。”
“所有的老師都收禮,就像是官都貪一樣可笑,至少我周圍的這些老師,沒有人收禮。”
“我們同事之間經常會為送禮的事吐槽,實際上這增加了老師的負擔。說實話,現在大家一到節假日就討論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這一悲哀的現狀是家長自己造成的。若家長不存在這種對老師誤解的心理,做到都不給老師送禮,那還會有這種糾結嗎?”
“其實現在家長送禮并不是感謝老師,而是源自對老師的不信任。一手遞紅包,一手錄像,或者送完禮物扭頭就罵娘。這哪里是感激,純粹是侮辱我們。如果您對老師這么不信任,干脆把孩子自己帶回家教育好了。如果我們真這么無德,就算送了大禮,孩子交到我們手里,您放心嗎?”
老師會格外照顧一些孩子嗎?
“說實話,我們確實會喜歡一些懂事、聰明的孩子,他們開朗健談,喜歡和老師分享他們的一切,這樣的孩子自然會得到老師更多的回饋。此外,我們也比較關注特別淘氣的孩子,在最大程度的給他們自由后,也要提防他們闖禍。我們還會關注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和心理不太健康的學生,會給他們更多的幫助。而對一些表現普通的孩子比較放手,放手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老師更多額外的幫助,這也不是壞事。這一切與送不送禮一點關系都沒有。”
老師到底喜歡什么?
任何一個想發大財的人都不會選擇當老師,每一個肯留在教師崗位的人即使沒有重鑄人類靈魂的偉大夢想,也一定不是為了錢。
工作有時間,愛卻無上限,教師之所以偉大,因為他們明明可以把講課變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卻依然選擇對孩子用心,并源源不斷地付出愛和時間。
老師需要什么樣的禮物?答案是唯一的,就是一個好孩子。
一個懂事的孩子,一個健康的孩子,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個不需要老師特別費心的孩子,就是家長能送給老師的最大的紅包。所以與其煞費苦心給老師選禮物,不如配合老師成功地教育出一個好孩子,這就是老師最想要的。
專家說法
讀者提問: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孩子的班主任真的很用心,不知道可以如何向老師表達謝意?逢年過節送禮物會不會太超過?
專家回復:能否送禮,可從兩方面來判斷。第一,是送禮的目的:若家長送禮帶有特殊意圖,例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代表學校參加競賽,就非常不妥。
第二,是禮品的價值:如果過于昂貴,如金飾或家具,老師都會拒收;但若是家長自制,如面包、自種蔬果,或是逢年過節的糕餅、旅游的紀念品,一般的老師是不會刻意拒絕的,一來是接受家長的盛情、分享喜悅,二來是考慮到“拒絕好意”很容易給家長距離感。
其實,對老師表達感謝的方法還有別種方式,家長可以參考:
在家校聯系本或活動回條多寫一句話:例如“昨天的校外參觀讓孩子看到很不一樣的東西,謝謝老師的悉心安排”,支持老師的教學,而不只是簽名畫押。這種具體回饋能給老師莫大支持,也讓老師知道費心辦這項活動很有意義。
入班協助:以出力取代送禮,幫助的不只是老師,還有學生。例如維護校外教學安全、擔任班級家長代表、補救教學、陪讀、協助特殊生、捐贈藏書;或是協助教師統籌班上家長意見、協商溝通,如制作通訊簿、決定班費等。
目前擔任義方小學高年級老師的林淑玲提醒,有些家長會送東西給全班,這時,準備方便分送的小包裝餅干或小紀念品,會比一個大蛋糕或一人一杯手搖杯飲料來得好。這是因為,全班從吃到收拾需要一節課,相當耗時;手搖杯飲料則有食安疑慮,加上很多學生喝不完,增添不少廚余及垃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