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5-03-04 16:18:32
適宜的幼小銜接教育,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而是幫助兒童完成規則意識、行為規范、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等一系列的轉變,幫助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
由于教育管理部門缺乏對幼小銜接教育的課程、師資、收費、質量等進行常規性的監督和考核,也很少將幼小銜接教育質量與教育機構的質量評價等聯系起來,使得幼小銜接教育成為監管體系中的“灰色地帶”。
適宜的幼小銜接教育,能夠幫助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平穩過渡,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增強兒童的適應性,為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幼小銜接教育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為了解幼小銜接教育的現狀,引導家長、教師更好地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實踐,今年10月,課題組在遼寧大連、浙江寧波、廣東深圳對692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目前幼小銜接教育存在明顯的不適宜性,有些突出問題需要特別關注。
76%的兒童參加過幼小銜接教育,家長存在跟風現象——
家長需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觀
調查發現,76%的兒童參加過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方面的教育活動,說明家長較為重視幼小銜接教育。對于孩子參加幼小銜接教育的原因,選擇“學習效果好”和“社會認可度高”的家長分別占24%和10%,而選擇“其他孩子都在上”和“家長自己喜歡”的家長分別占30%和12%,許多家長覺得“看到周圍孩子都在上,心里挺著急的,就讓孩子上了”。可見,家長選擇幼小銜接教育機構時,雖然注重教育質量和社會認可度,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跟風現象,也受到家長個人意愿的影響。
幼小銜接教育的學習內容應該是全方位、多方面的。調查顯示,家長希望孩子學習“識字”(53%)、“繪畫”(47%)、“英語”(45%)、“拼音”(42%)和“樂器”(38%)的比例最高,而希望孩子學習“體育類”(33%)和“棋類”(25%)的比例相對較低。這說明家長更注重孩子在知識和藝術領域的學習,而相對忽視健康、社會性等其他領域的學習以及興趣的培養。
可見,家長對于兒童參加幼小銜接教育秉持積極熱情的態度,但缺乏理性的認識,需要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觀。
首先,家長要關注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全面性。兒童各個方面的發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幼小銜接教育注重兒童在知識、技能、情感、心理、習慣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過渡,家長應該加強對兒童學習與發展整體性的認識和了解,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而忽視兒童發展的全面性。
其次,家長要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要將兒童做盲目、簡單的對比,不應該、也不能要求每個兒童在每個方面都達到同樣的高度,而應該尊重兒童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根據兒童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幼小銜接教育內容和課程,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兒童都能獲得滿足。
最后,家長要科學認識幼小銜接教育。適宜的幼小銜接教育,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而是幫助兒童完成規則意識、行為規范、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等一系列的轉變,幫助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家長要了解幼小銜接教育的價值和局限性,建立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合理期待和科學認識。
家長最擔心孩子上學后會學習跟不上、生活不適應——
教育機構需提高幼小銜接教育質量
從幼兒園走向小學,兒童要經歷各種人、事、物的變化,例如,學習方式從玩中學到以學為主,從幼兒園輕松的游戲氛圍到小學課堂整齊的桌椅……在這樣的變化中,兒童將會產生各種不適應。
調查顯示,家長最擔心孩子上學后會出現“學習跟不上”(47%)、“生活不適應”(37%)、“人際關系不好”(30%)、“不愿上學”(26%)和“身體素質下降”(24%)等問題。目前,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著教學內容不科學(30%)、教學方式單一(27%)、收費過高(25%)、政府管理不到位(25%)和教師水平有好有壞(11%)等突出問題。幼小銜接教育不僅滿足不了家長的多元化需求,也滿足不了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有68%的家長希望能夠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整合學習內容”、“規范銜接班收費”、“提高教師素質”等方法和措施提高幼小銜接教育質量。
為此,教育機構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教育內容多樣化,滿足兒童多元需求。幼小銜接教育關注的是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而目前的幼小銜接教育往往只重視兒童在讀寫能力、數學知識等學習方面的教育,忽視了規則意識、良好習慣、學習主動性等方面的教育。教育機構要加強對非認知領域的滲透和教育,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內容供兒童選擇,滿足兒童全面多元發展的需要。
其次,加強收費管理,提高銜接教育性價比。收費不規范是目前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許多教育機構不僅設立了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且費用高昂,但質量卻“名不副實”。教育機構要進一步明確收費項目,根據成本核算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同時實行收費公示制度,接受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最后,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提高教育質量,教師是關鍵,對從事幼小銜接教育的教師而言,其教育教學技能相對較強,但教育觀念、師幼互動、教學方式方面尚需進一步提高。教育機構可以采用校本培訓、參觀學習、小組研討、合作互助、參與式培訓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
超過30%的家長認為目前的幼小銜接教育不夠專業——
政府需加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規范與管理
調查發現,超過30%的家長認為應該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進行幼小銜接教育,他們覺得“目前幼兒園和小學的幼小銜接教育做得還不夠專業,通過政府專設機構進行針對性的幼小銜接教育,更能提高幼小銜接教育質量”。
目前,由于教育管理部門缺乏對幼小銜接教育的課程、師資、收費、質量等進行常規性的監督和考核,也很少將幼小銜接教育質量與教育機構的質量評價等聯系起來,使得幼小銜接教育成為監管體系中的“灰色地帶”。在實踐中,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幼小銜接教育機構存在收費偏高、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不但教育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常常因違背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而對兒童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家長們希望政府不僅要“規范銜接班收費”(38%)、“規定教師資格”(40%),而且要“指導學校做好銜接教育”(55%)、“切實加強對銜接班的管理”(43%)。
因此,加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規范與管理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首先,建立準入資格制度,把好入口關。由于目前沒有幼小銜接教育準入制度,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都可以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從事幼小銜接教育教學,導致幼小銜接教育機構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急需對幼小銜接教育舉辦機構的資質、硬件設備、安全設施、課程設置、師資條件等方面建立準入制度。
其次,完善教育管理機制,把好過程關。規范的幼小銜接教育,需要一套嚴格的收費管理和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為此,教育管理部門可參照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制度,結合幼小銜接教育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督導、抽查、年審制度和政策,引導教育機構逐步規范幼小銜接教育。
最后,健全質量評價機制,把好出口關。教育質量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和鑒別作用,它不僅是幼小銜接教育機構建設、改革、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教育管理部門要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實質,建立健全以兒童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幼小銜接教育質量評價標準,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高丙成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