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張丹 文三妹 2014-11-17 15:13:48
北京市教委近日發布《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意見》指出,小學和初中語文將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如古詩詞、漢字書法、楹聯等內容,通過不同形式豐富學生閱讀經典的渠道。
中小學增加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表示,將適時調整課標,修訂教材,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目前,多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均有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趨勢,有的已經板上釘釘,付諸實施了。
變化
多版本教材均有增加 北京版古詩文內容多
11月初,語文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2014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透露,由該出版社出版、明年9月起使用的新修訂初中語文教材中,國學篇目所占比重將由目前的約25%增至約35%,該教材已經送至教育部審批。除了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北京版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也將增加古詩詞等內容。
中小學教材在全國有多個版本,就北京市而言,不同學校采用的教材版本也不盡相同。據了解,北京市大多數中小學所采用的教材為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北京版(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北京版教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由北京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共6家出版社分別以招投標形式組織編寫并出版。
北京師范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占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修訂后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在明年9月與北京學生見面,古詩文占全部課文的比例,小學不少于15%,初中不少于30%,高中不少于45%。
人教版教材在北京市中小學里占據相當份額。據了解,明年人教版語文也將啟用新教材,業內人士推測,人教版的新教材中會增加古詩文等國學經典內容。
觀點
傳統文化范圍廣 應根據學生特點量身添加
多個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均有增加國學內容的趨勢,那么“國學”究竟是什么?哪些國學內容適合中小學生學習?
對此,南昌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宜斌表示,國學在學術界有爭議,有所謂的大國學,也有所謂狹義的國學。所謂的大國學包括傳統文化,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算大國學,例如諸子百家、儒家、道家都可以稱為大國學。另一種國學是狹義國學,狹義國學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比如有的認為狹義國學指的就是以儒家學說為主體,適當地兼顧其他的學說。其他的狹義國學指的是傳統的經學、經史子集,以經學為主體的文學。
“國學教育和國學研究應該區分開來,國學研究的范圍可以很大,經史子集、傳統文化這些都可以研究,從先秦一直到清代的東西都可以研究。但是國學教育的范圍要小一點,要特別注意群體性質,即它所面臨的受眾群體。”張宜斌說。
學習傳統文化從長遠來看有益處
作為國學傳播的受眾群體,中學生和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張宜斌認為,教材的修訂者應根據學生特點量身調教教材內容。對此,張宜斌做了進一步解釋:小學是知識教育,是感知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的階段,學習國學內容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小學低年級從認字開始,可以拿《千字文》做識字的工具,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讀一些詩詞;初中是審美教育,是更深層次理解傳統文化的階段,初中生可以學一些詩詞還有聲律啟蒙,也可以學一些對仗、音節方面的東西,都可以滲透一下。此外,初中生可以開始挖掘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比如它的思想,或者更高的層面,從審美的角度去評判這篇詩詞好在哪些方面。
至于中小學生學習國學的益處,張宜斌表示,從短期來看,效果可能不明顯,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成長肯定有所幫助。“正如前一段時間上海出了一起風波,它要把傳統的東西都要刪掉,實際上這樣的問題在近年的教材里面也越來越明顯了,傳統文化的比重越來越少了,當前情況下加強傳統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完全只靠西方的文化。”張宜斌說。
建議
給教學帶來新課題 教師應鉆研古典與現代結合點
增加國學篇目的比重,給中小學的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課題。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語文教師呂佳認為,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領悟傳統文化經典,教師應該鉆研古典與現代的有效結合點,使學生能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與經典產生碰撞和共鳴,使經典真正走入生活,走入心靈。
有些國學經典中有現實意義不強的內容,如與舊的政治制度緊密聯系的思想。對于教授這部分內容,呂佳建議語文教師應在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尚不健全的階段予以弱化處理,對于高中以上的學生,可以予以引導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國學、傳統文化是綜合性很強的課題,對語文教師而言,古漢語知識、古代文學知識、古代歷史、古代文化、古代政治經濟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識背景,因此在強化國學內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強化自己以上方面的知識儲備。”呂佳說。
至于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國學內容,呂佳認為,由于國學內容是以古代漢語的語言形式出現的,因此,古代漢語知識是有效學習國學內容的根本前提。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循序漸進地打好古漢語知識功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校階段的國學學習,也便于將來的獨立閱讀和思考。
“國學、傳統文化不應僅僅出現在課本上,還應該活躍在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校中學生應該注重立足課本,走出課本,通過參觀、走訪等形式去直觀了解古文化遺存,從而對其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呂佳說。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