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畢嘉琪 2013-09-10 12:35:08
每年教師節,禮物“送”與“不送”難住了不少學生和家長。今年,教育部提倡節儉過教師節,專門發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把“收禮陋習”劃入“師德紅線”,教師收禮最高處罰將被解聘。因此,如何看待“給老師送禮”成了本次調查的重點。
家長:超六成送禮金額300元以內
調查顯示,有65.7%的學生曾給老師送禮,從來不送的有22.7%,經常送的只有11.4%。在家長看來,最適合送給老師的是購物卡(45.5%),其次是食物特產、賀卡和學生手工小禮物。而在逢年過節偶爾送禮的家長中,一般送給老師的禮品金額集中在300元以內(66.7%),送300—500元的占22.2%,500—1000元的占11.1%,受訪家長中沒有一位選擇送禮1000元以上。
老師:過半稱送禮不會密切師生關系
針對送禮的問題,80%的受訪老師表示逢年過節會受到禮物,稱從來不收禮的有20%。有55%的老師認為,送禮與否不會增強與學生關系的密切程度。
老師眼中可以接受學生和家長送禮的類型集中于賀卡、手工精品等非貴重禮物(占75%)。受訪老師均表示不能接受學生和家長送錢。
觀點:教師“收禮”不宜全盤否定
擁有30多年教齡的退休中學教師羅域認為,從調查結果來看,師生間的“禮尚往來”比較健康,提倡節儉過節是應該的,“但將收禮上升到師德問題,未免有點太絕對。”
他建議,在“收禮”上,相關部門和學校可進行規范,對“禮”進行細化分類,如明確禁收金錢等,但對于表達心意的小禮物不該干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