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11-06 10:24:29
四、買學區房,遷入戶籍,再等三年!
北京市海淀區四環內的兩棟樓房,兩者相距20多米。都建于1988年,建筑風格和樓層結構也完全相同。兩樓之間僅僅隔著一道鐵柵欄,但是,相距只有 20多米的這兩棟樓房,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中關村東南小區,均價是38000元/平方米左右,而相鄰的大泥灣小區均價只有30000元/平方米。
為何這兩個小區價格差異如此之大呢?答案就是中關村東南小區屬于學區房,是中關村一小等重點小學的劃片范圍。有很多家長在在孩子升小學之前兩三年就提前物色學區房,做到這樣“運籌帷幄之中”的家長不在少數,但是真正能“決勝千里之外”的卻寥寥可數。
學區房來源于現階段施行的幼升小招生政策,現在施行的“劃片”、“就近入學”入學政策,就近入學本來是為了方便孩子上學而提出的政策,可現在,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意外結出了學區房這顆吞不下又吐不出的苦果,甚至成為一場停不下來的金錢比拼游戲。
家長買學區房純粹是為了讓孩子獲得進入重點學校的資格,房子大小無所謂,環境差點也能接受。一旦孩子畢業之后,他們就會把房子賣掉。
其實,即使花費重金購買了學區房,家長們還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小學學區劃片,每年都會有些許變動,你三年前買的學區房,三年后說不準就不在這小學 片區之內了。另外還有學校對遷入年限有要求,一般都要求遷入并居住三年以上。有的學校還要求一所房子6年之內只能提供一個入學名額……,所有這些都不是家 長能提前預想到的!
五、“燙手山芋”——條子生
條子生,也就是后門生,在各階段升學中某些具有特殊社會關系和背景的家長總能行使一些“規則”,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滿意的升學機會。進入所謂的牛校。
這是最好理解的方法,也是眾多普通家長反映最強烈、最抵觸的一類方法,多少有點“以權謀私”的嫌疑。如果孩子家長或者親戚是市教委的某位干部,一個電話或開個“條子”,學生便有學上了。
公眾“既患寡更患不均”,在當前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擇校難、成本大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條子生”現象更是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加劇了公眾的不公平感和焦慮感。
教育資源失衡問題一直廣為詬病,但遲遲得不到解決,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一些利益群體強烈抵制和阻撓。現在義務教育各階段升學制度,往往讓人一頭霧水。方方面面的模糊、不透明更是給尋租、暗箱操作提供了“方便”。
據《中國教育報》采訪過的一位校長表示:“這些‘條子生’都是‘燙山芋’。對外校長不敢拒絕‘條子生’,對內卻是很難安排這些“條子生”。老師們反映,這類學生很難管理,考試成績低不說,還不服從教師的管教,這類學生在編班的時候就成了一個個‘燙手山芋’。”
六、最后的途徑:托關系+贊助費
孩子不是特別聰明,上不得超常班。沒有過硬的關系,遞不得條子,走不得后門。腰包又不是很鼓,買不起學區房。又舍不得把孩子放到學校寄宿的,便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這也是家長們討論最多的一種方法。
這種擇校方法,實際上成本也極大。很多家長在學校招生的前一年就開始準備。記者在一個專門討論幼升小的QQ群里遇見一位母親,她的寶寶今年升小學。為 了升入理想中的某所牛校,這位母親年前就托關系找到了教委的某位“內部人士”。之后,就是請客、送錢、還得為這位“內部人士”的親戚解決工作問題。孩子是 否能參加學校考試還不知道的時候,這位家長已經花去了10萬。之后,如果孩子幸運的被錄取,還要再給學校交上10萬的“贊助費”。真是勞民傷財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