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分網 2012-07-10 16:43:30
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對孩子期望比較高的家長很早就讓孩子接觸過多的知識學習。其實,孩子在學前,學的太多不一定有好處。
一、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一名全職媽媽說,在孩子智力開發上,她一點不敢耽擱。孩子還有兩個多月要讀小學了,她干脆自己買來小學教材輔導書和英語磁帶,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播放英語磁帶,讓孩子適應學習氛圍。
但另一名爸爸卻傾向“散養”方式,他覺得家長應該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和天賦。不過也遭到另一些家長質疑,“孩子雖然有天賦,但是需要一把鑰匙,才能打開藏著他天賦的那個寶盒”。
并不是任何知識都是適合任何年齡學的。就拿強調抽象和推理能力的數學來說,對低年齡孩子來說難度很大。他見過不少孩子能夠熟練背誦兩位數加減法,但是,當被問及一些實際生活中和加減法有關的問題時,孩子就傻眼了。事實上,他只是為背而背,并沒有真正懂得個中數學規律。
請家長思考,“你現在教了,你今后是否有能力一直教下去?”有時,家長教得過多,反而給老師出難題——一個班上,有的孩子拼音全懂了,認識上千個字,有的孩子只認識幾個字,過大的差異著實讓人頭疼。
專家提醒,在你自豪地告訴親朋好友,孩子鋼琴考出了幾級,英語考出了幾星,口算少用了幾分鐘時,問問自己,究竟是孩子真的開心,還是孩子為自己掙了面子,你感到開心?
二、自理自立才是基礎
小學里的教學方式和活動準則,都和幼兒園不一樣。兒子活潑好動,在幼兒園討老師喜歡,但是,上學了一節課35分鐘坐不住怎么辦?孩子做作業的動作可能有點慢,到了小學能否按時完成作業?自理能力不強,幼兒園老師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小學老師是否還會管這些瑣事?說起這些惱人的小問題,一些家長不自覺地用自己的憂慮,影響了孩子的情緒。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感到,進入小學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已經長大了,是我的成功”,要給他一個期待、一個憧憬。
三、幼小銜接過渡期,不妨給孩子幾樣“禮物”:
1、閱讀習慣
孩子能夠自我地去看書,良好的做功課的習慣。
2、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園的一些小制作、畫畫練習,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3、傾聽能力和注意力
給他看很多東西,請他把它們記住。學會聽懂老師和家長的指令。
4、生活自理能力
讓他自己上廁所,自己用餐,自己知道加減衣物。別小看生活上的這些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孩子才能安心學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