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2-06-19 15:52:16
二、嚴規阻不住擇校的步伐
上個周末,是中關村附近幾所小學招生面試的日子。記者先后路過三所學校,三個學校都是家長在門口排隊,驗過三證之后,才放孩子和家長進去面試。不過,其冷熱程度卻迥然有別。
一個普通小學的門口,家長排隊大約20來米,孩子在邊上追跑打鬧,據說面試也只是跳繩扔沙包之類。而在兩所重點小學的門口,則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停車都找不到車位。
這只是北京重點小學與普通小學招生情況的一個小小縮影,卻告訴人們一個現實: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但是更多的家長都在追逐“上好學”。隨著擇校問題的愈演愈烈,“重點學校擠破了頭,普通學校招不滿生”的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對家長而言,“幼升小”階段進入一個教育強區,進入一所重點小學,在孩子同等智商和同等努力的條件下,可能面臨完全不同的機會。
談及小學入學難、擇校風蔓延的關鍵原因,教育資源不均衡幾乎是千夫所指。為了治理擇校熱,今年教育主管部門出臺政策收緊了口子,規定也更嚴格。教育部公布了《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堅決制止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現象。八條措施有兩個明確的量化要求:小學入學和“小升初”非正常跨區域招生比例不能超過10%,優質高中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的招生名額不低于30%。
不過,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人們擇校依舊,雖然政策嚴了,可是大家還是各有各的路子。據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2)》指出,在北京“小升初”和“幼升小”二者差距最小,擇校嚴重性大體相當。另外,有接近5成的北京受訪者,不太認可有關部門在解決義務教育擇校熱問題上所做的努力。
“幼升小”的競爭不光累了家長,更累了孩子。由于現在不少小學有面試環節,加劇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亂象。
在兒童節到來之際,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其中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指出,“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教育部此舉的初衷是給學齡前兒童減負,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指南》一公布,卻遭到人們的嘲笑:要是按照這個《指南》去教育孩子,“幼升小”時肯定找不到北。
為了孩子順利“幼升小”,不少家長向培訓機構求助,這助長了培訓機構的繁榮。一位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在一次公開講座中談到,個人強烈反對擇校,但是中國的教育,有時候“選擇”完全大于“努力”,所以會跟家長講怎么能夠找性價比最高的區,性價比最高的小學”,“如果現在教育均衡了,那我說這些話還有人聽么?沒人聽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