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06-01 11:50:09
教育部近日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針對5—6歲兒童,數學能力只要求“能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生活能力要求“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很多家長認為《指南》的知識能力標準太低,生活能力標準太高。昨日,記者采訪了首府多家幼兒園的老師和在讀的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大部分家長都表示,他們雖不贊成拔苗助長,但《指南》中提出的要求過低,與現實狀況相距較遠。
《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的數學能力,“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指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記者采訪的10多位家長中,他們都表示,《指南》要求過低,“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多學點總是沒壞處,如果不會認字孩子可以上好小學嗎?” 李女士就對《指南》的部分要求提出質疑。李女士的兒子今年10月份就6歲了,在家附近的一家幼兒園上學前班。她說,兒子幾乎每天回來都要寫作業。“生字每天寫兩個,每個寫一行,有時候還要寫拼音。算術現在已經在算3個數的混合加減法了,10以內兩個數的加減法在中班就會了。”她說,平時她還會教兒子100以內的加減法。兒子認字也不少,現在看一般的兒童書籍沒問題。她說,現在的孩子一上一年級就要求很高,寫字、拼音、英語都得會,如果不在幼兒園多學些這些內容,上了一年級就很難跟上別的孩子,這樣對孩子樹立自信很不利。 “我是比較反對拔苗助長的。”家住天通苑小區的趙雯說,從大班開始,兒子每天都有作業。“算術、生字、拼音,一晚要做好幾樣。”她說,有一次上學前班的兒子作業做了兩個小時還沒完,就被她叫停了,“孩子這么小,作業負擔就這么重,對身體發育很不好,我寧可讓他不寫。”但當她聽到兒子自己讀書,心算兩位數的加減法時,又感覺很自豪,“真是矛盾呀。”
對《指南》上的學習要求,首府部分幼兒園也表示,目前教授的內容比要求難出不少。“如果我們按照這種要求交孩子,很快我們就招不到孩子了。”某幼兒園園長韓老師說,該幼兒園上中班的孩子就已經會10以內的加減法了,學前班大多數孩子都已經能通過腦心算算出100以內的加減法。“現在,仍有很大一部分部分家長都以孩子能在幼兒園學到多少知識來衡量幼兒園的好壞。” 韓老師說,今年1月初,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曾明令指出,嚴禁幼兒園以開辦特色班、興趣班等。幼兒園取消了腦心算等特色班后,一些家長仍帶孩子去上外面的培訓班。韓老師說,現在小學一年級招生也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一進去就要會寫名字、會拼音等等,致使幼兒園不得不教孩子更多的學習知識,以便孩子能順利的幼小銜接。
為了迎合家長和學校,韓老師甚至不得不去征求從本幼兒園出去上一年級孩子的家長,聽取他們的意見,“家長反映,我們數學教的好,但拼音有點弱,今年我們就在拼音教學上多使點勁。”韓老師從事了13年幼兒教育,她說,從2005年開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開始嚴重起來,尤其是到了2009年,更是到了頂峰。此后,由于80后家長不斷增加,教育觀念也在逐步改變,情況好了一些,但仍不容樂觀。“作為幼兒教育者,我也知道在幼兒園重點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可現實并非如此。” 某幼兒園的楊老師也表示,如果完全按照《指南》的要求來教育孩子,在目前教育環境下的確有些脫離現實,“如果要真正實現,必須從根上改變,對小學教育狀況進行改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