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 2010-04-06 11:12:48
據南京一家媒體報道,在南京要上一家好的公辦幼兒園,除了一年需花費人情費、贊助費、保育費等兩萬多元外,還要跑門路、找人批條子。一句話,孩子上幼兒園,考驗的是家長們錢包鼓起的程度和人脈關系的廣度。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人口急劇增多,學齡前兒童“入園難”和幼兒園高收費問題成了家長即“買房難”、“看病難”之后的又一塊心病。如,鄰居王阿姨家小寶寶快滿兩歲多了,離上幼兒園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寶寶父母一直沒有把這件事擺到工作日程上來。現在到了入園年齡卻成了一家子犯愁的事兒。其實早在幾個月之前,王阿姨就提醒過寶寶媽,寶寶上幼兒園要提前報名,寶寶父母當時在想,這還待一年多時間呢,不用著急,到時還能沒有幼兒園上!就是這樣的掉以輕心,讓寶寶父母現在后悔莫及、一籌莫展,給寶寶找了多家幼兒園竟然沒有一家合適的。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家長要開始為這些事情頭疼不已,感嘆中國的教育體制,孩子上幼兒園都要托關系,走后門兒,真成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們為了子女“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驗證。
近年來,國家雖然將學前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同列為基礎教育,在具體操作中又將幼兒教育不納入義務教育。平時,政府部門對民辦幼兒園監管無力,民辦幼兒園往往是漲價之后再上報教育主管部門、物價部門,這種備案制而非審核制的監管辦法,猶如“聾子的耳朵”。
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找準幼兒園高收費的根源是供求關系失衡的結論之后,就應該對癥下藥,加大資金和幼教師資隊伍的投入。按小區居民尤其小區幼兒的多少,將幼兒園納入小區建設與人口管理的范疇。同時,對有一定規模、辦學質量較好的民辦幼兒園,政府進行適當補助,幫助它擴大規模增加利潤,將其投資回報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對條件差、設施不齊、師資力量匱乏的民辦幼兒園,收回公辦等。而這些普通百姓都能想到的方案,在一些地方之所以不能早日實施,是因為“教育產業化”的理念,已在某些政府官員及投資者的腦海里根深蒂固。
事實上,幼兒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如入園難、收費高、設施差、師資力量匱乏等等。但無法可依是幼兒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前不久教育部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將“學前教育”列為重要一章,將“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制定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和收費標準”列入其中。期待著一些地方先行先試,讓幼兒教育早一天回歸公益性,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祖國的花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