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2-28 13:41:18
導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用紙制成的,我們的課本、雜志、購物袋、包裝紙……你可別小看這薄薄的一張紙,它們可是有著精彩的故事哦!
先來做個小游戲紙和蘋果比“力氣”
工具:準備一把水果刀,一張紙,一個蘋果。
動手啦:1.把紙對折一下,包住水果刀的刀刃。
2.用被紙包住刀刃的水果刀切蘋果,不要前后拉動,只要直接下壓即可。
3.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哇,出乎我的意料一紙竟然比蘋果的“力氣”大,瞧,蘋果被切開了,紙卻完好無損。
精靈豆解密
游戲中的科學:水果刀刃的部面呈楔(xiē)狀,所以手部下壓時,力量傳到了蘋果上。而紙的纖維比蘋果的纖維結實,更有韌性,所以蘋果被切開了,紙卻沒有破。
紙是由什么制成的,怎么會比蘋果還結實呢?
紙是由什么制成的
紙是由植物纖維制成的,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忠實地記錄著歷史,見證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紙的誕生記錄
紙“誕生”前人類用什么書寫
在沒有發明文字的時代,人類只能靠口傳心記來交流和記錄事情。文字發明之后,則需要有記錄的載體。于是人類嘗試了各種天然物品來記錄文字,比如_________等,這些物品雖然也能記錄文字,但因有的昂貴、有的笨重、有的不易多得而未能廣泛使用。(答案:龜甲、獸骨、金石、竹簡、木牘、縑帛等。)
紙是這樣誕生的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干而成。但麻紙因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未得到普及。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造紙術向外傳播
造紙術首先傳人與我國毗鄰的朝鮮和越南,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后不久,朝鮮和越南就有了紙張。大約公元4世紀末。百濟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造紙,不久高麗、新羅也掌握了造紙技術。西晉時,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紙技術。公元7世紀,造紙技術經高麗傳到日本。
發明家小檔案
蔡倫——中國東漢時期的發明家,是造紙技術的革新和推廣者。他擴展了造紙原料的品種和來源,尤其是用樹皮作為造紙原料,算是開了用木漿造紙的先河,而且他還對造紙工藝流程進行了改革,使紙張質量大大提高。為保存文獻,傳播文化。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極大大方便。
歐洲人是通過阿拉伯人了解造紙技術的,最早接觸紙和造紙技術的歐洲國家是一度為阿拉伯人統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薩狄瓦,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紙廠在蒙地法羅建成,生產麻紙。法國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東南的特魯瓦附近建立造紙廠。德國是14世紀才有自己的造紙廠。英國因為與歐洲大陸有一海之隔,造紙技術傳人比較晚,15世紀才有了自己的造紙廠。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紙廠,丹麥于1635年開始造紙,1690年建于奧斯陸的造紙廠是瑞典最早的造紙廠。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陸建立了造紙廠,墨西哥造紙業始于1575年。美國在獨立之前,于1690年在費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紙廠。到19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已傳遍世界各國。
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對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紙也有特異功能
隨著造紙業的不斷發展,紙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中有很多有趣的新成員。
絕緣紙:有了我的阻隔,你使用電器可就安全多了。
速溶紙:把我做成水泥的包裝袋,和水泥一起扔進攪拌機就OK。而且制成一次性使_用的餐巾紙,見水即可處理再利用。
食用紙:用我制成的書可真是你的“精神食糧”,不僅收獲知識,還能充饑呢!
耐熱紙:我能耐高溫,是煉鋼和進行生物實驗的好幫手。
容器紙:我的表面壓有一層薄鋁箔,能耐高溫,可以用來做飯、燒水,愛郊游的朋友有福啦!
防水紙:我不怕水,是制作雨衣、游泳衣的好材料。
防蟲紙:害蟲見了我就會躲得遠遠的,再也不怕心愛的書被蟲兒們啃了。
無塵紙、復寫紙、防霉紙……有特異功能的紙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哇,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我大開眼界了!
造紙廠對環境的破壞
參觀完造紙廠,細心的你恐怕已經發現,造紙廠也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哦!
水污染
造紙廠按工序排出三股水,一是制漿蒸煮廢液,通常稱造紙黑液:二是分離黑液后紙漿的洗、選、漂水,也稱中段水:三是抄紙機上的白水,白水是可以處理后再利用的。因此,黑液排放是造紙廠污染的主要來源。
盡管人們已經非常重視造紙污染的治理,但因其投資大。治污技術也多不成功,而一直是令人們十分頭痛的難題。建議有興趣的同學能夠為治理造紙污染出出點子。
對森林的破壞
因為紙以木材為原料,所以造紙業對森林的破壞也是相當嚴重的。為此,人們一方面充分利用林區廢棄林木和制材剩料,以及回收廢舊紙張等來造紙,節約資源,同時也在尋找木材以外的紙原料。現在已找到的有紅麻、竹子、稻草和甘蔗渣等。看來,節約能源,節約用紙,也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考考你
是啊,我曾去一所小學做過一個調查,一個班每人每天浪費16開的紙至少2張。全國有1.3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張16開的紙,就會浪費1.3億張紙。生產1噸紙大約需要0,875噸木材。0,5噸煤,375噸水,造成35%的水污染。400張16開的紙大約重1千克。試算算,如果我們1.3億小學生每天浪費一張紙,會浪費多少噸紙,浪費多少木材、煤和水,造成多少噸的水污染呢?
這可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哦,我要寫一封倡議書,動員身邊的同學和親朋好友都能節約用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