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2009-12-17 09:18:42
雖然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提前起跑”,但專家和學校卻對放寬入學年齡持審慎的態度。
近日,一則有關小學入學年齡限制“松綁”的消息牽動了許多家長的神經,雖然最終教育部發表聲明,稱仍執行“年滿6周歲入學”的規定,但關于入學年齡的討論,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任宇飛的兒子琛琛去年9月上小學時,比規定年齡小了3個月。為了兒子是否要提前上學的問題,任宇飛做了激烈的思想斗爭,還和全家人討論了很久。最終,“提前上學就意味著以后各方面都快人一步”的想法占了上風。托關系找門路,經過多方周折,兒子終于順利入學。
但是,“從開始入學我們就一直在擔心。”任宇飛說,兒子比同學明顯小一截,他時常擔心兒子會不會跟不上課程,會不會受到同學的欺負。
幾個月后,老師反饋了琛琛在學校的情況:上課不能集中精力,成績落在后面,和其他的孩子也不能玩在一起。想到這些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任宇飛決定讓兒子再重讀一年小學一年級。
現在,琛琛成了小學一年級的復讀生。不過,任宇飛說,兒子看起來快樂了很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實際上,在“松綁風波”之前,入學年齡一直都是家長討論的熱點。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起跑落后”,想出了許多辦法邁過8月31日這個門檻,如托關系送禮,千方百計將孩子送入學校;先進入一些要求較低的私立小學,然后在半途轉到公立小學,跳過年齡的限制;更有甚者,為了讓孩子趕在8月31日之前出生而選擇剖腹產。
但是,幼兒園和小學老師都表示,根據教學實踐經驗,相差一兩個月的孩子心理上的差異會很大,提前入學會對孩子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前,很可能不會那么優秀,甚至成為班里的“小尾巴”,從而“掉隊”。
雖然專家的態度比學校和幼兒園要“寬松”一些,但也都明確表示,提前入學和推遲入學各有利弊,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發育情況來決定。
【觀點打擂】
支持:
放寬政策對正常孩子有利
●蔡景昆,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早教專家,中國學前教育網高級顧問
早晚入學各有好處,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放寬入學年齡的話,就必須做出一個限定,例如健康水平或智力狀況的標準。其實,放寬政策對身體發育好、智力正常的孩子最為有利,也爭取了一年時間來進入學習生活。但每個人情況不同,要想統一必須經過大規模調研。
年齡“松綁”需要制度完善
●高壽巖,學前教育專家,紅黃藍教育研究中心總監
我覺得松綁入學年齡是件好事,但我們在制度上并不完善,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問題。首先,孩子可能沒有做好提前入學的準備,心智還沒有得到充分開啟,就進入一個緊張的環境是不合適的。其次,即使放寬入學年齡,我們需要一個好的測評制度,而且必須經過充分的事前調研,沒有這個基礎很難有好的效果。
反對:
推遲上小學對今后有好處
●朱燕紅,空直藍天幼兒園,華凱分園園長
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家長要求孩子提前上幼兒園的情況,希望孩子在28歲時要讀到博士。我們絕對會堅持原則,不滿年齡不讓入園,因為人的能力和認知是連在一起的,在習慣養成、接受能力達不到標準的時候,不能拔苗助長。
我建議如果差一兩個月、甚至7、8月份出生可以入學的孩子,推后上小學的時間,在幼兒園壓力不大的環境中,不僅會成為老師的好幫手,還會得到一些管理的任務,對培養今后的領導氣質有很大裨益。
提前入學總體效果不好
●萬平,北京市史家小學教師
我們學校也有提前入學的個案,但是總體上來講效果并不好。
我不贊成松綁入學年齡。提前入學可能在短期內對促進學習會有一定效果,但長期來看卻未必。所以還是寧晚毋早,尊重自然規律,等孩子身體發育完全后再入學。
【家長提問】
1.孩子發育決定上學時間
張棟輝(兒子5歲):我的孩子發育比同齡孩子晚,有沒有必要重讀一年幼兒園大班再入小學?
盧瓊(0-15歲兒童教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早教顧問):我覺得還是要看家長對自己孩子智力發展程度的掌握。小學一年級對一個孩子的未來成長很關鍵,很多初級養成都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因此一定要打好基礎。也可以適當地向后順延半年到一年再入學。
2.找到學習樂趣更重要
尹蔚,(女兒6歲):我的孩子是9月出生,離上學年齡只差一個多月,卻不能入學,現在繼續上幼兒園大班。這會不會挫傷她的積極性?
盧瓊:有關挫傷積極性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壓力是家長和周圍的老師、親友加在孩子身上的。
想要避免,主要看家長如何把握尺度,首先不能盲從地和周圍人攀比,你家孩子上小學了我家的就必須得上嗎?不夠年齡也要擠進去嗎?現階段教給孩子的不是知識,而是培養能力,讓他找到學習的樂趣,這是家長們應該做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