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3 15:01:37
導讀:老師要靈活運用教育方法,不要讓自己走進常規的框框。人人皆非圣賢,“問題孩子”也同樣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賞識,一句期望式的話語雖然對老師來說是小事,但對孩子身心的和諧成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個特點,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間,觀察和體驗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在教育方式上老師除了要正確引導外,更應該將“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們的進步”、“期望他們向更高目標前進”作為自信的禮物送給孩子,真正為幼兒搭建健康成長的平臺。
發現閃光點
錚錚小朋友活動時,總喜歡影響周圍的小朋友,沒辦法,老師只能把他視為特別關注對象,讓他跟隨左右。
一次體育活動,要讓小朋友們自主搭橋練習平衡,需要準備一些器械,我提議讓小朋友幫忙。“唰”!地一下,樂意幫忙的小朋友可多了!在密密麻麻舉起的小手中我找到了錚錚渴望的眼神。于是,我說:“我請動作快的小朋友幫忙,排隊一、二、三!”紀律觀念缺乏的錚錚行動起來也是非常迅速!隨即,我在決定請他幫忙時,說:“等會游戲結束時,我就要請活動時很動腦筋、和小朋友商量合作的小朋友幫忙。”很愛做事的他牢記著這句話,整個活動中,他沒有動手欺負任何小朋友,相反,他們的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他選擇了來告訴我聽,讓我幫助分析誰的方法有道理。我及時肯定了他的行為與想法,并明確告訴他要繼續努力,我會把任務交給他,他乖巧地一臉微笑而去。
孩子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也是避免不了有長也有短處,關鍵別人怎么去看他?一些情況下,也可能是因為別人的看法影響了其本身對自己的評價。為此,教師在給這些孩子關注的同時還需要細心觀察,發現每個孩子的長處,正確地評價引導,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要做到發現閃光點、忽略短缺處;從其他孩子的角度出發要做到客觀公正、辨證統一,優點表揚、缺點批評,而不是隨意地給人貼“標簽”;從孩子本身的角度出發要做到優點受人歡迎、缺點讓人討厭,暫時的缺點不怕、改正就行。讓孩子們擺脫“壞孩子”的陰影,使他們的心田里既有陽光、也有雨露,健康茁壯地成長!
鼓勵經常化
因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到小班協助分飯。面對幼兒園每天細心搭配的顏色誘人、香味撲鼻的飯菜,越越一桌小朋友卻經常是面露難色,一副難以下咽的無可奈何的進餐表情,充分傳遞著一種信號:在他們的心里吃飯不是一種享受,簡直就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怎樣才能讓他們感覺到進餐的樂趣呢?迫切想要幫助他們的熱情驅使著我不斷改變著我的引導方法。
直到有一天,活動室內還沒用完餐的小朋友又所剩無幾,只有越越小朋友一桌幾乎沒有什么進展。我乘越越低下頭挑米粒時,馬上對她說:“越越,你本領真大呀,吃這么一大口呢!”越越抬了抬眼神,又馬上低下去補了一大口飯。我沒有停頓,緊接著對同桌的其他小朋友說:“你們看呀,越越吃這么一大口飯,難怪吃得那么快,碗中的飯一下子就少了。”這時,其他幾個也馬上跟著吃了一大口。于是,我又故作驚訝地說:“哇,你也會一大口呀?你們都會一下子吃那么多啊?!真了不起”“喲,越越又吃第二口了耶。”……沒想到,每個孩子幾乎都大半碗的飯就在我近似話過其實的鼓勵聲中,只用了一兩分鐘時間就吃完了,而且還爭著讓我添菜,搶著讓我看吃得干干凈凈的碗。
可見,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自身行為的好壞評價,很多情況下,是來自于成人的態度與語言的正確引導。更何況,“老師”在小朋友心目中總是至高無上的,老師的話是再正確不過的,因此得到老師的表揚鼓勵是“萬分榮幸”的、“無比光榮”的。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不斷地通過自身的言行給孩子們傳遞一些可感可知的具體性的信息,不僅僅是有語言的、行為的,更有情感的。什么樣的引導能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樣的教育能讓他們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樣的肯定與鼓勵能讓他們愿意去做,想要去做,積極去做,產生他們潛在的行為動力。
增加期望值
無獨有偶,黃老師說起她班上的欣欣小朋友最近創造了一大“奇跡”。那是一個午餐時間,較多的小朋友竊竊私語,影響了進餐質量。欣欣小朋友更是發言熱烈。黃老師心想:“強龍先強王”,于是就嚷著對欣欣說:“看看,欣欣是不講話的,在吃飯呀!”欣欣驚奇地回轉過頭,看了看黃老師,只見黃老師的眼光正注視著自己,他立即低下頭,裝作一副認真用餐的樣子,一直到結束再沒有說一句話。
午睡時間到了,欣欣上了床,又忍不住欺負其他小朋友。黃老師又說:“看看,欣欣馬上睡下了,一會就睡著。”欣欣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立即鉆進被窩,安安靜靜睡下,一動也不動,直至睡著。
連續幾天,欣欣好象變了個人似的,偶爾忘乎所以時只要老師這么一提醒,他就會表現出超凡的自控力,認真參與活動、認真做事、認真學習。
欣欣的轉變沒想到是如此的簡單。也許,期望式鼓勵是老師們最常用不過的方法。也許,在更多的孩子身上已經不再能體現它的教育魅力,可是在欣欣心里卻好象是如此期盼。也由此后,欣欣的臉上不僅多了一份笑容,而且也增加了一份積極向上的熱情與自信。
我們一向概念中的“問題孩子”,也許在老師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評或缺點改正式的教育,在同等意義上,他們比其他孩子更缺少老師的欣賞與關注,久而久之形成了對老師關注的“心理上的饑渴”狀態。為此,面對此類孩子,老師則多得要更加關心與呵護他們幼小稚嫩的心靈,讓他們的心中也充滿著溫暖的陽光。老師要靈活運用教育方法,不要讓自己走進常規的框框。人人皆非圣賢,“問題孩子”也同樣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賞識,一句期望式的話語雖然對老師來說是小事,但對孩子身心的和諧成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教育中體現成長真諦,在自信里健康成長!
張家港市兆豐幼兒園 曹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