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3 15:00:09
導讀: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鼓勵幼兒多參加各類活動、豐富個人體驗。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廣泛興趣,豐富幼兒知識。提高觀察力、感受力。認知水平,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學習,開闊眼界,在看、聽、說、想、畫中得到各方面發展,讓美術成為幼兒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游戲,讓每位幼兒從中獲得表達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幼兒繪畫教學作為學前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課程設計、組織教學等環節、著力促進幼兒感知力、表現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及個性,已成為現在繪畫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如何在提高幼兒藝術修養的同時,促進其思維、自信心及繪畫興趣等的發展,更好地起到繪畫活動的素質教育功能,以下是我在繪畫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激發創作欲望,培養繪畫興趣。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熟悉、喜愛的活動及事物,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在聯系生活體驗的同時,加入豐富聯想,更容易讓幼兒體會到成功感,這會大大增強他們對參與繪畫活動的自信及興趣,而這樣的作品充滿了幼兒的真情實感,更樸實、純真。例如,在組織大班幼兒表現以“吹泡泡”為題裁的活動之前,玩一次吹泡泡游戲,盡情感受游戲快樂,感受人物不同的動作姿態及泡泡的輕盈、多彩,在了解了人物動態規律后,幼兒很輕松地畫出了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生動、活潑的畫面,每張不同情節、構圖、色彩的畫,張張顯著每個不同兒童的個性。
2、提供多種繪畫工具,嘗試多種形式的繪畫。
嘗試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能有效地吸引他們主動地、愉快地參與活動。如油水分離的畫法,單色線描畫、拓印畫、水粉畫、粘貼與繪畫結合、寫生等。通過對不同種類的繪畫工具、材料的認識、運用,豐富了幼兒的表現方法,從而避免了由于單一重復的繪畫工具,引起的乏味、枯燥感。
二、在活動指導中,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個性。
1、教師在組織活動中,以故事、謎語、游戲等形式導入,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肢體動作創設情境美并進行講解,多角度啟發幼兒思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大膽參與、表達。教師要以理解、接納的態度,肯定幼兒的設想、鼓勵幼兒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設想,鼓勵幼兒大膽求新、求異。
2、利用圖片、素材、范圍啟發幼兒再創造。
搜集圖片或出示范畫,幫助幼兒理解主題,提高幼兒造型、構圖能力,學習如何表現主題。但要注意范圍的多樣性,不出示單一、完整的范圖讓幼兒模仿,以免造成幼兒過分依賴范圖,出現畫面雷同、死板現象。可以對幼兒掌握起來有難度的內容,進行局部示范講解。如講述動物、人物動態變化規律時,可直接示范,幫助幼兒理解、掌握。還可以根據幼兒設想情節進行構圖、示范。讓幼兒感受如何突出、表現主題,但幼兒理解后,要及時擦掉,以免影響幼兒新的設想的產生。
3、及時給予幼兒肯定、鼓勵,針對不同畫面,給予不同的建議、啟發。讓幼兒了解解決同一個問題有多種方法,可以任選其一,而不能簡單命令幼兒如何做,避免幼兒產生不自信,對教師過分依賴心理。如,當幼兒畫面中主體與背景缺乏色彩上的對比寸,可引導幼兒發現問題:“XX(主體)怎么找不到了?想想為什么會這樣?應該怎么辦?還可以怎么辦?”
三、欣賞同伴、大師作品,激發想象,進行再創造。
1、同伴之間互相欣賞、評價作品,教師及時介紹有創意的設想,會激發其他幼兒更深、更廣泛地思考,產生更多新的創意。
2、閱讀大師作品,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畫面內容,教師作補充介紹后,幼兒在些基礎上賦予自己的創意,進行再創造。
四、從生活中學習,積累經驗。
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鼓勵幼兒多參加各類活動、豐富個人體驗。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廣泛興趣,豐富幼兒知識。提高觀察力、感受力。認知水平,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學習,開闊眼界,在看、聽、說、想、畫中得到各方面發展,讓美術成為幼兒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游戲,讓每位幼兒從中獲得表達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青海省西寧市保育院 王麗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