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1 11:08:44
導讀:我們將總結在他們身上獲取的教育經驗,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明確教師的“改變”“引導”與幼兒的“創造”“創新”的關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積累,采用各種適宜的形式啟發引導每個幼兒,使他們獲得創造、創新的快樂,從而達到其創新意識、精神、能力培養的目的。
隨著小朋友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求新求異能力在快速地提高,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渴求也越漸強烈,而且領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那么如何來發展幼兒創新能力呢?
1、營造民主氣氛,萌發創新意識。
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氣氛是教師與幼兒情感交流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和第一要素。心理學指出:只有幼兒處于歡愉、情緒高漲時,不斷要求向上時,想把自己的獨特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使幼兒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這一點我們感觸頗深的就是平時上的科學課,每次都能給小朋友創造極為民主、寬松的學習氣氛,總愛讓小朋友根據今天上課的主題提一些特別想知道而且必須是有質量的問題,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中就打開了話匣子,一個個情緒高漲,提問、回答、爭論聲此起彼伏,常常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就連老師也常會忍不住參與到他們的行列中。在上課、下課、散步、離園等時間里常會讓幼兒自己提出感興趣的話題,選出大家公認的最有價值的話題,然后就這一生成的話題讓幼兒進行發問,簡單一點的會讓幼兒自己當場解決,難一點的就再次拋給他們,讓他們用多種方法去尋找答案,然后再把找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最后公布答案。因此小朋友們積累了好多的話題:如長頸鹿觸角上的兩個肉瘤有什么用?如果把恐龍的基因注射到鯊魚的肚子里會怎么樣?為什么蜻蜓的翅膀上有痣?為什么雪地里的北極熊、菜葉上的小青蟲不容易被找到?能不能在門上也裝個遙控器?……在寬松的氣氛中,幼兒的顧慮消除了,思維非常活躍,當然教學活動也會取得成功。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創造意識還常以逾越常規、不守規則、鉆牛角尖等形式表現出來,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做有心人,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看待幼兒的活動,不能因為幼兒的創新意識超乎常規而加于否認,要擺脫傳統教育理念,努力在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材料、活動空間、活動伙伴等方面給予幼兒一定的選擇自由的機會,幼兒一旦察覺到有了民主、寬松、自由的氣氛,滿足了個人意愿,其創新意識就能萌發出來。
2、啟發大膽想象,鼓勵與眾不同。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學習需要想象,我們常常鼓勵幼兒多想象、多思考、多說話、多操作等,不管是否與教師意圖相符,只要是合理的,都給予充分肯定。比如在詩歌《快樂的小屋》的教學過程中,幼兒熟悉了里面的裝修工:熒火蟲、小蜘蛛、小麻雀,小客人:蛐蛐、紡織娘、小螞蟻,就有小朋友提出建議:里面少了清潔工或者是其它的工作人員,老師就引導大家展開了合理的想象,新的詩歌內容就誕生了:小蜻蜓為小花屋當起了郵遞員,小公雞為小花屋當起了保安員,大象為小花屋當起了清潔工……經大家的一致要求,把新的內容也加進原來的詩歌里,他們認為這樣更完整、更好聽。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對詩歌的創編興趣要遠遠大于對詩歌的學習,可以看出,幼兒喜歡想象,喜歡與眾不同,喜歡創新,因為他們可以從中體會成功的樂趣。由于我們常鼓勵幼兒以“與眾不同”為榮,所以他們總會“冷不防”冒出“新鮮話”。記得有一次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花兒為什么開?”他們就說開了:“花兒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陽。”“花兒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給頂開了。”“花兒也有耳朵,它想出來聽一聽小朋友在唱什么歌。”“它想讓人家看看自己多美呀!”其實原先我準備的答案十分簡單:“花兒為什么開?”——“因為天氣變暖和了!”教師備的答案束縛住了幼兒的頭腦,抑制住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要大膽改革,不斷嘗試發掘幼兒創新意識的潛能,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獨立的見解,允許幼兒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與眾不同”。
3、積累生活經驗,發展創新能力。
幼兒的創造性想象并非憑空“瞎想”,他們創新思維以感性經驗為基礎,這里的感性經驗主要是指幼兒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因此我們要讓他們走入大自然中,走入社會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平常我沒們會注意讓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群,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對日常生活中熟悉事物的模仿到創造性的想象。如幼兒的泥沙堆砌、積木建構游戲內容比較單調,且缺乏創新。于是我們利用散步、郊游、遠足等機會,讓幼兒觀察房前屋后的環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況,了解建筑的結構和原理……這樣,再進行游戲時,幼兒的想象就豐富多了,他們的建筑中就有了居住區、種植區、養殖區等,生活和創造都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來了。另外,角色游戲也是發展創新思維的好方法,開設“娃娃家”“鮮花店”“超市”“小吃店”等游戲培養了幼兒的各種興趣,同時也能將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再現和加工,鍛煉了幼兒的創造力。所以我們常利用散步和觀察活動,利用社區資源,讓幼兒了解居民小區里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觀察理發店、醫院門診、日用品雜貨店、菜場里人們的服務情況等,讓幼兒的游戲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活潑。又如在語言活動《春天的秘密》中,幼兒已學會朗誦這首詩歌,但這并不意味著活動已結束,老師就讓他們置身于大自然中,體驗、感受、尋找詩歌中所描述到的和未涉及到的事、物、景、情,然后再讓他們在原有詩歌的基礎上進行創編。當幼兒有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后,他們的創編就會比較生動,變得有血有肉。
經過長期的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提高得很快,他們養成了創造的習慣,一首詩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個舞蹈、一樣事物等等都可以成為他們想象的對象,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思路變得開闊,想象變得新穎,創造變得大膽奇特,每堂課都會出現他們創造的熱點和亮點,使你不得不佩服,讓你深感到他們真的長大了,變得有個性了。我們將總結在他們身上獲取的教育經驗,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明確教師的“改變”“引導”與幼兒的“創造”“創新”的關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積累,采用各種適宜的形式啟發引導每個幼兒,使他們獲得創造、創新的快樂,從而達到其創新意識、精神、能力培養的目的。
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幼兒園 繆文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