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9 23:02:18
三、家園配合、步調一致。家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綱要》所說“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想利用家訪等形式與孩子的家長交流孩子所存在地問題,探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如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當認為孩子確實是需要的,那么就要給孩子提出,要想得到這個東西,就必須要自己付出。讓孩子知道只有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會最珍惜。
四、挫折訓練、保持愉快。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除了給予孩子的愛以外,還應該有適當的懲罰手段,不能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的壞習慣(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挫折訓練),注意鍛煉孩子經受考驗、經歷失敗、總結教訓、克服困難的能力。在家園配合的前提下,還要鼓勵孩子學習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以經常交給她一些完成有一定困難的任務,給予她充分的信任,即使做壞了或者造成一定損失,我們都應該鼓勵她,積極幫助她找出問題所在,再重新開始。告訴孩子:你一定能成!教師家長的信任,孩子的自信,就一定能夠完成教師家長交給的任務。在堅持不懈地適當地挫折訓練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講出每天,每件事的感受,對于積極的情感給予贊揚,對于消極的東西給予疏導。保持終日的好心情有助于孩子迎接不同的挑戰。
案例反思:案例所呈現出的現象其實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比比皆是,教師常認為這是孩子獨有的天真,可愛,不以為然,有的教師姑且遷就順其發展,而有的教師則態度生硬嚴厲批評,未曾從孩子的角度感受思考,可想而知多少幼小的心靈被摧殘。案例中,我顯然做到了第一步,去關注了這個孩子,只有接近和融入孩子的世界,傾聽孩子的聲音,才能觸摸孩子的心靈。但是我如能早些察覺如韞嫻這樣的孩子,主動同她進行心靈的碰撞,也許這時教師所起的作用是我們未能預料的,在孩子眼里認為教師是他們到底成功彼岸的扶梯。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使我們認識到與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生活內容。”我們看到孩子眼里的那個童話世界了嗎?也許,不管是游戲還是教學,我們都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種種表現,我們所做的不都是為了孩子嗎?傾聽孩子的聲音才會發現孩子問題;傾聽孩子的聲音才會更理解孩子的心理。因此,教師應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地位置上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使孩子人生起始的每一步都與我們緊緊相連,走得那么美好。
通過案例不難看出韞嫻所表現的情緒有著它的必然性,“教師反復勸說無濟于事”
教師的妥協也反應了教師在平時忽視了對孩子如何面對挫的教育,以及折挫練習的缺乏毅然顯露出來了。日本人曾說:“非常羨慕中國的孩子,他們享受了世界上最好的待遇。”可這種“最好的待遇”的結果是:孩子的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和適應能力太差,跌倒了就無法爬起來。其實一個人的意志力堅強與否,承受挫折的能力強與弱,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環境影響。我們希望孩子摔跤時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驗面前微笑。如果永遠都將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幫他擋住傷害與失敗,那他就永遠也學不會如何在打擊到來時獨自承受。所以,作為教師應克制“想幫他一把”的沖動,給孩子一個了解挫折的機會。在平時的游戲學習中循序漸進地創設一些挫折訓練的機會,逐漸增強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能夠發揮最大的潛能,克服種種困難,獲得成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