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09 10:51:21
導讀:潛對話作為對話活動的一個子概念,形式上雖然是一種“獨白”,但作為一種精神發展的構成,不是某些人之間一問一答的具體行為或期待。它是兩個以上和更大的社會群體之間的精神交往活動,是連接人性和社會群體之間的鏈條,是人類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必由之路。
現代幼兒教育中,我們提倡教師與幼兒交往時要遵循民主、平等、對話的原則,這些觀念已被大家熟悉、認可并接受。殊不知,在對話中我們仍然有一種對話方式不可忽視,那就是潛對話。潛對話,顧名思義是指沒有通過口頭而是通過文本從而借助心靈進行交流的一種對話形式。從總的目的和價值出發,潛對話與一般對話沒有任何區別,但就其所指的對象而言,潛對話一般沒有任何具體對象,它可能是某種意識、某種觀念或者一段歷史,而代表這種歷史或觀念的有可能是語境中的自我。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筆者觀察到不是每名幼兒都有機會與教師進行交流,而在幼兒的心中卻都存在一個鮮活的世界。幼兒由于受入園前家庭環境的影響,個體本來就具有較大的差異,入園后,又因為性格、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與同伴相處能力和教師喜愛程度的不同,在教師眼中漸漸形成了“討人喜歡的”、“調皮的”、“可有可無的”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教師與他們交往互動的頻率較高,后兩種在教師心中地位不高,所以教師大部分是憑借幼兒外在表現來對幼兒進行評介,而在幼兒心中到底有怎樣的想法教師其實并不清楚。即使有各種各樣先進理念的指導,仍無法發揮作用、改善關系。無形中加大了教師與幼兒的心理差距,使教師與幼兒心靈世界不能相互交融,更不用說相互的敞開接納了。
所以,我們提出潛對話這一概念,是有價值的。在這里,重點談談幼兒潛對話的文本表現方式——主要是其美術作品。在現實中有的幼兒內向不愛說話,或者有的幼兒調皮、令老師頭疼。但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往往在畫畫時表現得特別專注,而且從上交的美術作品中經常可以看見其思想中的創造性。因此可以說,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研究,為我們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打開了另一扇門。筆者觀察到,現在的幼兒園正常的美術活動中教育目標很明確,就是讓幼兒學會畫老師規定的事物,但往往幼兒畫出的結果讓老師贊嘆和驚訝,“原來這孩子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孤僻、內向”,“原來這‘小猴子’還挺會想象的”,“原來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那么的豐富多彩”……而這正是教師與幼兒進行的一種潛對話。由此可見,潛對話正是源于幼兒年齡小、不善表達的不足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師幼交往形式。在這種對話中,教師與幼兒不面對面直接交流,而是教師通過觀看幼兒的作品去感悟,這樣也會漸漸改變教師對部分幼兒不正確的看法。其中,筆者認為應關注幼兒平時獨創的美術作品。如在區角活動中,部分孩子喜歡選擇美術角,在這里畫畫沒有老師的要求與苛刻,幼兒可以任意發揮,所以往往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但通常情況下,教師對這類活動后的作品關注不多,所以相對來說也失去了很多與幼兒進行潛對話的機會。
潛對話作為對話活動的一個子概念,形式上雖然是一種“獨白”,但作為一種精神發展的構成,不是某些人之間一問一答的具體行為或期待。它是兩個以上和更大的社會群體之間的精神交往活動,是連接人性和社會群體之間的鏈條,是人類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必由之路。幼兒借助美術作品的“獨白”,只有教師善于觀察、細心體會才能讀懂。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說過,“要尊重他,就必須先了解他。關懷和責任如不在關于其個性的知識的指導下進行,那是盲目的。”教師要了解幼兒,才能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而潛對話正是讓教師與幼兒在這種無聲的交流中,到達彼此的世界,接納彼此的思想,升華二者的關系。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高媛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