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06 16:09:13
導讀:要建立合理的監督評估體系,切實推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科學化的、制度化的教育均衡發展監督制度,制定全面而細致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和教學指導體系,定期對轄區內幼兒園間的差距進行監督和分析,形成各園的“調查診斷報告”并及時而專業地向這些幼兒園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教育均衡發展理念
教育均衡發展是指政府提供給每個孩子的學習條件、權利和機會是平等的,保證受教育者接受義務教育必需的校舍、設備、師資等基本條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讓全體適齡學生平等享受受教育的基本權益。它反映了公眾對受教育平等權利的追求,以及對優質教育的要求,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教育均衡發展從宏觀的層面來看首先是一個社會問題。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平衡器、穩定器,也是社會再分配的一種調節手段,通過教育能夠促使處于弱勢狀態的人群向上層流動,從而增進社會的平等,促進社會的穩定。因此,政府有責任、有義務辦好每一所學校,至少應在一定區域內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具體到學前教育領域,我們認為,推進區域內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主要責任同樣在政府,即政府應通過制定政策和調配資源,優化管理運行機制,努力縮小轄區內園與園的辦學差距,辦好每一所幼兒園。
二、思明區推行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
思明區地處廈門市中心城區,2003年月10月由思明、開元、鼓浪嶼三區合并而成。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轄區內學前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幼兒園發展的不平衡現象更為突出,具體表現在:第一,幼兒園資源分布不均,尚不能滿足轄區居民的需求。有的街道幼兒園分布占了38所,有的街道幼兒園則只有一兩所,幼兒園分布疏密不均。第二,幼兒園配置總量不足。雖然我區幼兒園的總數已達上百所,但按人口比例來說依舊偏少。若從辦園規模上看,就為不足。辦園規模達12個班的幼兒園僅5所,而辦園規模在5個班(含5個班)以下的則有59所,占了將近一半。幼兒園總體容量較小,無法充分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需求。第三,幼兒園未登記注冊的現象仍然存在。這種幼兒園共有2l所,占幼兒園總數的15%,這類幼兒園不僅違規違法,其辦園水平也非常落后。第四,優質師資分配不均。大部分公辦幼兒園嚴重缺編,民辦幼兒園則因教師待遇低而流動性大,難以引進和留住高素質的教師。教育的這種不均衡現狀與我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強烈對比。廈門是沿海地區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的重要港口城市,而思明區又被列為廈門的核心區域,行政區劃的重新調整使區域綜合實力不斷壯大,思明區已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小康。隨著區域經濟的強勁增長,地方財力的不斷增加,人民群眾也逐步走向了富裕。我區城市居民年可支配收入近14430元。人民群眾對高層次、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強烈,不僅必然要求區政府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而且必然促使政府關注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的問題。任由教育不均衡的現狀日益擴大或加劇,只會導致幼兒園之間的惡性競爭,出現越來越多的薄弱幼兒園,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將得不到滿足,我區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必將受到極大阻礙。可見,關注和解決本區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三、片區管理與教育資源的區域共享
為了促進我區各類幼兒園的健康、均衡發展,我區教育局積極探索并建構了“結網互動,優勢拉動,整體推動,網絡管理”的學前教育發展模式,建立了覆蓋區、片、園三級各類幼兒園的指導和服務網絡,形成了以片長負責制為核心、以示范園為龍頭、以公辦園為骨干、協作共進、資源共享的良性管理機制,我們將之稱為“片區管理”模式。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機制可以實現各類幼兒園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最大程度提高各類幼兒園辦園水平和教育質量。
(一)合理分片,形成網絡
根據全區120所幼兒園的地理位置及類別,我們將之分為了6個片區。為了加強片區組織機構建設,區教育局出臺了《思明區幼教片區小組管理工作細則》,明確了片區工作范圍及職責任務,推選資深園長任片區的正副片長,并逐步完善以片長為核心的層級管理制度。由于資深園長通常都是省優園或市優園的園長,因此各片區通常都以省優園或市優園為核心,設立多個由公辦幼兒園園長擔任組長、民辦幼兒園積極參與的小組機構,形成區、片、園三級分工明確、職能分明的網絡結構,共同參與片區工作管理。同時,區教育局撥出一定經費支持各片區工作,使各片區能及時收集基層的意見和建議,能協助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和計劃,從而有助于團結各類辦園主體,整合各種辦園資源。
(二)完善制度,立足實效
為了使片區層級網絡管理不流于形式,一方面,我們實行了教研員與片區掛鉤制度、片區活動報備制度,要求各片區圍繞區幼教中心工作,每學期制定片區工作計劃,并定期召開片區工作會議,及時總結、定期交流各園在體制管理、課改進程中的經驗與值得探討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以各類活動項目為契機,要求各片區積極組織本片區內各類幼兒園參加,統一布置,協商完成,如此必然促使各片區強化目標,協調督促,層層落實任務和責任,充分發揮片區管理的職能。這也正是我區能成功舉辦“思明區第一屆幼兒趣味運動會”“思明區六一鷺島幼苗文藝匯演”等大型活動的根本組織保證,也驗證了片區管理制度在調動各類幼兒園積極參與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公辦園與民辦園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協作共進,資源共享
片區管理有助于加強園際之間的交流溝通與互幫互助。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的交流、研究、切磋等活動,有助于形成協作共進、資源共享的大好局面。各片區充分發揮省優質園與市優質園的示范、輻射作用,以“市三年課改活動展示”“省課改基地園開放”“省市優質幼兒園評估”“幼兒園課題結題活動”等為契機,推廣課改經驗,有效地促進了不同幼兒園教師之間的業務與情感交流,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信任。如第一片區利用第一幼兒園聘請專家指導的機會,帶動第一片區內各幼兒園之間的互動,做到資源共享;第二片區重視片區文化的建設,積極搭建平臺,通過座談、互動交流會等,增進片區姐妹園的情感;第三片區重視教研實效,采取現場觀摩互動形式,開展小型、高效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第四片區重視片區工作層級管理,以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協作能力為重點,針對課改中的熱點問題開展專項研討、課例評析活動,在交流互動學習中促進不同水平教師的提高;第五片區則努力做到物資上的資源共享——不斷更新教玩具的幼兒園,把原來的舊玩具騰出來,經過報有關部門批準,將這些舊玩具轉讓給本片區內部分需要的園所;第六片區則以強帶弱,實行“手拉手”互動,即公辦園與民辦園結對子,實行園際帶徒,以全方位幫助民辦園規范辦園行為,提高辦園水平。
四、存在的困難與今后發展的思路。
均衡發展不是平均發展,而是要縮小差距;均衡發展也不是搞一刀切,更不是要把高的拉下來,而是要保證所有的幼兒園都辦好。盡管我區政府積極參與公共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推行片區管理模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的片區管理運行機制中仍存在著矛盾與困難,公辦幼兒園在整體上,尤其是辦學理念、教育科研、師資隊伍等方面仍具有相對很強的優勢。形成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共同發展的格局還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二年來的片區管理實踐也表明,盡管各示范幼兒園已將片區帶動工作列入了本園的工作計劃,但由于有些民辦幼兒園不懂教育規律,辦學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營利,舍不得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不注重提高辦學質量,直接影響了公辦幼兒園帶動的積極性;有些民辦幼兒園則由于自身辦學條件簡陋、教師素質較低、課改意識較弱,與公辦幼兒園反差很大而出現了自悲情緒,從而直接影響了其參與片區活動的主動性;還有部分民辦幼兒園則為了節省經費,或由于人員緊缺、學習意識淡漠等原因,出現了公辦幼兒園拖不動、民辦幼兒園被動參與的現象,也直接影響了示范園行使指導職責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當然,同時也存在一些公辦幼兒園對自己作為示范幼兒園應履行的職責與義務不明確,不能積極主動地帶動本片區各類幼兒園共同發展的現象。針對這些不利現象,我們提出了今后以“促進幼兒園內涵式發展”為根本目的的均衡發展思路:
首先,政府應明確認識到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公辦園和民辦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在業務培訓、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民辦幼兒園教師應依法享有與公辦幼兒園教師同等的權利;政府對公辦園的優惠政策也應適用于同級同類民辦幼兒園;政府對兩者的發展質量應有同等要求,即對民辦園不能降低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上的要求。同時,政府應積極提倡兩者的“互補”發展。民辦園應在辦學質量、教學改革、教師的園本培訓等方面積極向公辦園學習,而民辦園由于在辦學主體、經費籌措、管理體制等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具活力,有許多地方也是值得公辦園學習的。只有兩者取長補短,才可能實現共同發展。
其次,政府及主管部門應通過政策引導,合理提高公辦園收費標準并進一步完善以“達標投入優先、特色發展傾斜、辦學效益獎勵”為原則的教育經費使用機制,通過設立特色發展專項資金、教師職后培訓專項基金、貧困生支助基金等,激勵優質公辦園向更高層次的目標發展,以提升區域內幼兒園的整體水平;對民辦幼兒園則必須堅持發展與規范并舉的辦園方向。一方面應完善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機制,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辦法,對其教師待遇提出最低保障要求,同時把民辦幼兒園納入區教育局的統一管理,對其每年經費的投入方向與比例進行符合實際要求的嚴格規定,并通過年審加以監督,從而使民辦幼兒園能為自己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應組織督學和有關專家定期對民辦園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督導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專家與幼兒園共同商討制定解決方案。教育主管部門則應協同其他部門采取措施,為其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支持。必要時,還可選派有經驗的園長、教師到這些幼兒園工作,以盡快改變其教育水平滯后的局面。
再次,要進一步完善并優化片區管理運行機制,包括進一步細化片區管理細則,如明確示范幼兒園的基本職責和發展目標,并提供一定政策支持,引導和激勵示范幼兒園爭當龍頭;同時,對示范幼兒園的示范輻射作用提出更具體的要求,為示范幼兒園創設一個發揮示范作用的平臺,讓優質幼兒園積極尋求擴大自身優質資源的有效途經;對積極參與片區管理工作并積極跨園指導的骨干教師實施獎勵津貼。此外,通過經費的傾斜,鼓勵優質幼兒園的骨干教師向普通幼兒園或民辦幼兒園流動,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的作用,以全面提升普通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第四,要有效提升和科學配置師資力量。教育均衡不是簡單的低層次上的均衡,它所追求的是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的動態均衡。因此,構筑教育人才優勢,優化教師隊伍,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大計。為此,我們要創新培訓模式,實現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區現已采取了通識培訓、骨干教師培訓、以研代訓等方式,但由于培訓師資不足,培訓的力度和深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還要加強教師培訓基地的建設,加強對民辦教師的課改培訓力度,拓寬與外地的經驗交流,以實現優質培訓資源更大范圍的開發和利用,這也是實現隊伍均衡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我們還應通過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如骨干教師跨園兼課制、骨干教師跨園任職制、教師轉任交流制等,以鼓勵優秀的骨干教師與薄弱幼兒園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促進改制園和社會力量辦園教師隊伍優化,從而促進教育系統內部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以縮小園際之間的差距。
第五,要建立合理的監督評估體系,切實推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科學化的、制度化的教育均衡發展監督制度,制定全面而細致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和教學指導體系,定期對轄區內幼兒園間的差距進行監督和分析,形成各園的“調查診斷報告”并及時而專業地向這些幼兒園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這種監督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優質幼兒園或具有辦學優勢的幼兒園提升內在品質,實現區域內學前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過程督導,規范其辦學行為,提高其辦園質量。同時,應進一步完善針對民辦幼兒園的督導評估體系,通過鼓勵民辦幼兒園參加區優質幼兒園和區標準幼兒園的評估、定期對其進行檢查等手段,有效監控和提高民辦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
來源:《學前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作者:何佩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