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7 16:38:19
首先,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應融入到有意識的環境創設、針對孩子的游戲需要所做的動態環境調整以及和幼兒有意義的互動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這就要求教師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從幼兒的視角出發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接納幼兒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現方式,把握他們的游戲線索,并順應幼兒的游戲流程和需要,對環境進行調整(如及時增添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整理、去除環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礙游戲開展的東西等),使幼兒的游戲得以拓展。因這種援助針對幼兒的游戲需要,所以不會破壞、干擾幼兒沉浸于游戲之中的狀態,有利于幼兒創造性態度的形成。
其次,在幼兒自發自主的游戲中,教師為了和幼兒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有時需要成為一個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游戲的大孩子。這樣有利于教師通過自身的交往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協助幼兒更好地打開思路,拓展游戲。當然,這并不是說教師任何時候都要忙于調整環境或者和幼兒交往。當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游戲思路與環境積極互動時,教師以接納的態度守護孩子的游戲同樣很重要。
再次,教師對幼兒游戲中的創造性行為可以有所評價,但是不能以此評判幼兒的游戲進行得“好”與“不好”。孩子擁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因而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不盡相同。對孩子來說,只要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之中,就應當判斷他們在很好地游戲。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糾正這樣一個錯誤認識,即與眾不同的游戲方式才是創造。實際上創造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與眾不同的創造,另一種是自己沒有做過的(但并不代表別人沒有做過)、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的創造。對幼兒來說,后者對幼兒個體的發展更具重要意義。
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無限的動力,來自父母純樸而真誠的教誨,是孫雷波成功諸因素中的關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