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6 16:11:16
當然,評價一節好的活動不只是我說好的幾點,而是從很多面考慮的。總而言之,一節好的活動最根本是適合幼兒的特點、促進幼兒的發展,讓我們認真對待每一節活動,力爭做的最好,把幼兒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新世紀的棟梁。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的早期學習經驗對他們的發展有深遠影響。當孩子在幼兒園時,他們的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都處于高峰期。在這個時期里,他們獲得大量的重要知識、技巧和態度,這將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人格發展、與他人的關系以及將來對社會的參與。隨著幼教改革的發展,幼兒園的課程體系越來越從發展幼兒多方面能力為出發點,形成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那什么是一節好課呢?幼兒園與中小學對課的概念與實施還有很大差別的。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環節都滲透著教育,教育從幼兒生活中生成。通過學習國家教委部頒布的幼兒園《綱要》的學習,在平時工作與帶班中貫徹與實施,深深感受到新時代培養人才的要求。我個人認為一節好課或一節好的半日活動要從以下幾點考慮:1.良好寬松的學習環境。2.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在玩中學。3.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培養幼兒創造性,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方法及感受:
(一)、創造和諧的師生共同學習氛圍,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差異,使每名幼兒都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我認為一節好的活動,首先要看老師與幼兒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是幼兒游戲中的引導者、參與者,與幼兒成為游戲的伙伴,使教師與幼兒互動起來。在過去,認為教師是教育者,幼兒是被教育者。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我有你無、我“教”你“學”的“客觀差距”關系。一般在整節活動里,不管幼兒是不是走神,還是在某個問題上有質疑,老師不去針對幼兒的疑問給予回答。幼兒只要安安靜靜聽老師按教案講課,就算是一節成功的活動。教師說是對就是對,不能反駁老師,這樣的活動沒有照顧幼兒的個體差異,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發展需要。扼殺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只要單純的灌輸,使幼兒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綱要》中在各大領域的要求中,都強調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幼兒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等。更加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與幼兒做朋友,蹲下身去與幼兒商量,交談。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如:在進行主題活動《龜》中,了解龜的本領活動之前,請幼兒幫我找一些有關資料(與家長配合)。在活動中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找的各種資料,幼兒積極性很高,紛紛講起來。有的說:棱角龜經過訓練能救人、還有的說鱷龜能用舌頭釣小魚等。其中,包括平時不愛表達的幼兒也爭著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小朋友,老師及時給予鼓勵。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的說、想說、有機會說、敢說的語言環境,使每名幼兒在語言發展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也豐富了幼兒有關龜的知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