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0-15 09:39:05
近日,鄭州市中原區汝河新區小學啟動“無作業日”活動,學生們歡呼雀躍,而家長們卻有些擔心。其實,汝河新區小學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在中原區的另外一所小學,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已悄悄地進行了一個多學期的“無作業”嘗試。她是怎么實施“無作業日”,效果怎么樣,學生和家長有何看法?
一個嘗試
學生跳起來慶祝“無作業日”
昨日上午,中原區汝河新區小學四(1)班。班主任殷秀玲向學生宣布了一個消息:從今天起,每周三為“無作業日”。這一天,各科老師都不會給學生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話音未落,教室里立即沸騰起來。幾乎同時,學生們從座位上全跳了起來,歡呼雀躍,盡情釋放這個不期而至的好消息所帶來的喜悅。
“真是太好了,每周三不布置作業,我會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魔術。”一個男生說,以前每天回家都要寫作業,有時還會寫到九點多,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殷秀玲說,之前也曾有家長反映孩子作業多,“無作業日”是一種引導,逐漸減輕學生負擔。
其實,9月份中原區教體局下發的文件中,也曾提出過,要控制學生的書面家庭作業總量,同時鼓勵學校推行每周“無作業日”活動。
作業少了家長擔心孩子“放羊”
中原區汝河新區小學的“無作業日”活動,首先在四年級做試點。
殷秀玲說,這個嘗試已通過短信提前告知了家長,多數家長很平靜,也有個別家長有“異議”。
“無作業日對老師是個挑戰,老師們需更用心地備課,提高課堂效率,將學生要課下復習鞏固的內容在課堂上都掌握住。”殷秀玲說,無作業日不留書面作業,并不等于不留作業,更不等于“放羊”,老師們制定了一個方案,這個活動需家長配合。
以語文為例,殷秀玲說,以前她會讓學生默寫一遍課文,抄寫一遍詞語,然后加一遍聽寫。現在,生字詞及句子背誦她會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掌握住,無作業日里她會要求學生閱讀一些與課本相關的書,或做一些觀察性、實踐性的作業,比如泡一顆黃豆觀察它發芽、生長的過程等。
“減負是好事兒,不過老師應該適當布置點作業。”一位小學生家長擔心孩子沒自控能力,沒了作業壓力會瘋玩,影響成績。
“無作業日不等于‘放羊’,老師制定有方案,會布置些實踐性或閱讀性的作業。”學校副校長張帆說,如效果好將考慮在學校推廣。
一個經驗
她每天都不布置作業
其實,中原區汝河新區小學并非第一個進行“無作業”嘗試的。
今年2月,中原區秦嶺路小學四(1)班語文老師段海霞就開始了“無作業”的嘗試。
與汝河新區小學不同,秦嶺路小學的嘗試只限于“一個班,一門學科,一個老師”的小范圍試點。
段海霞是位剛工作四年的年輕老師,她說有天晚上都九點半了收到一位家長的短信,說孩子的作業還沒寫完。
“現在,學生的作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甚至有厭學情緒,孩子的童年失去了歡樂,成為孩子不能承受之重。”段海霞說,目睹學生的現狀她于心不忍,便產生了快樂學習,不留作業的念頭。
“提高課堂效率,精講簡練,讓學生在40分鐘內學會、理解透,記牢是我的目標。”段老師說,不留作業,還得保證學生成績不退步,這是個挑戰。課前,她總要花大工夫備課,整合課本內容,通過有趣的故事,簡潔詼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我對學生承諾,如果當堂掌握,就不布置家庭作業,如果課上精力不集中,回家還得寫作業鞏固。”段海霞最初的嘗試,是將不留作業當做一種獎勵,培養學生當堂課當堂結。
有了獎勵,學生上課很帶勁,生怕學不會。
給孩子布置作業的家長“服了”
秦嶺路小學校長曹建平說,段海霞講課學生積極性都很高,效率明顯提高。有家長擔心,這種模式會讓自覺性不強的學生,混在班里濫竽充數,逃過老師的眼睛。對此,段海霞制定有“監管程序”,即第二天的測試,一次性過關的學生有“獎勵”,不全對的要通過訂正強化學習。
“全班57名學生,起初回家主動復習的只有三五個人,經過刺激引導,不留作業的隊伍逐漸壯大,從幾個人增加到二三十個,現在幾乎全班學生都不留作業。”段海霞說,盡管不留作業,第二天的測試讓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越來越強。
“無作業是相對的,有時對個別非常不自覺的孩子,還是會布置一些作業。”段海霞說,平時她會給孩子布置些不需動筆的觀察類或閱讀類的作業。
在段海霞推行“無作業”的過程中,并沒有家長明確表示反對,倒有家長建議她給學生適當布置點作業。
“剛開始,我特別不適應,老擔心孩子受影響,一問孩子沒作業,我就自己給他布置。”學生小海的媽媽說,現在看來當初她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的成績并沒因此下降,而且課外有時間讀很多課外書。
據段海霞介紹,不留作業的嘗試沒使學生成績出現大滑坡,相反促使一些中等生進入優等生行列,只有少數學生成績退步。
小海說以前一直沒空讀課外書,語文老師不留作業后,他讀了幾十本書。班上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兩三倍。
一個提醒
留不留作業因科目而定
“六年級畢業考試時,學生能不能保持好成績,升入初中高中后該咋銜接?有沒有生存的土壤?”不留作業的嘗試到底可不可行,段海霞也進行過思考。
期末考試,班上滿分的學生沒增加,她分析可能是一些好學生練習少了,做題技巧生疏了或做題馬虎了。
“我處在觀望、效仿狀態。”秦嶺路小學宋老師說,他也曾接到家長的反映說學生作業多。
據了解,有些老師對“無作業”嘗試有些顧慮。“作業布置多了家長有意見,但不布置作業家長也有意見,老師既要遵守上級關于減輕學生負擔的規定,同時也得顧及家長的反應。”
按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允許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但有不少家長打電話“吵老師”,說老師不負責任。
“語文和英語是個注重語言積累的科目,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上,可以進行無作業的嘗試。數學還是應該適當留些作業,多練習可提高熟練程度和反應的敏捷性。”段海霞說,目前小學里布置作業的也就是語數外三科。
一個建議
“無作業”不應只是口號或形式
孩子的作業負擔重,家長和老師都有目共睹。一天不做書面作業,孩子可能從課外學到比作業更多的東西,是教育以人為本的體現。
“作業不僅成了孩子的精神負擔,也成了家長的負擔。”鄭州市教育局教科所研究員王海燕說,在外地也有“無作業日”這樣的提法,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個改革和嘗試,但“無作業日”不應該只是一個口號或形式。
王海燕認為,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內容的做法不錯,但老師應該稍微留些作業,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一個鞏固環節。
老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布置作業,“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達到鞏固目的是最佳狀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