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作者:郁華 2009-08-21 22:00:39
導讀:幼兒天生是好奇的,對周圍的事物和活動有著廣泛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參與任何活動的首要前提,但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嘉興市宏興幼兒園:郁華
為貫徹《綱要》精神,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利于其身心發展,適合其興趣、認知水平,可供他們自由選擇的寬松的環境,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正是迎合了幼兒發展的需要,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入活動區,大膽而真實地表現自己。以往,幼兒的美術活動通常是在課堂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種集體活動教學往往更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提出統一的教學目標,讓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訓練,忽視幼兒間的能力差異。使幼兒在被動地模仿和服從中,喪失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綱要》反復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術區域的創設則讓幼兒們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發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進行材料的選擇,并可用多種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保護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信心和興趣。二年以來,我們通過對本班幼兒美術區域的創設和活動中的實踐與研究,在轉變以往教師示范或教師命題的基礎下幼兒進行活動,使更多幼兒喜歡上了美術活動,更在其操作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豐富的材料增強幼兒活動興趣。
幼兒天生是好奇的,對周圍的事物和活動有著廣泛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參與任何活動的首要前提,但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以往單一的美術材料往往使幼兒學得較為乏味,也無法使其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而濃厚的興趣,而美術區域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體驗到了豐富的生活材料所帶來的快樂。如:我們為幼兒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有:紙、筆、油畫棒、顏料等;紙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漿糊、橡皮泥、牙簽、抹布等;還可投放一些輔助工具如:棉簽、石頭、各種紙、布;廢舊材料如:塑料管、蛋殼、水果網、木條、泡沫板等,用于自創作品。當幼兒在操作時,他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法使用,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顒又,我們不會因為“衛生”而收起了顏料盒;因為幼兒的“亂張貼”而藏起了漿糊。相反,我們為每個幼兒準備一件工作衣、在美術區中鋪設桌布、并布置創意空間主題墻。在具體操作中,讓幼兒自己制定計劃,讓幼兒始終處于開放、自由的狀態進行創作活動。
由于美術區域中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幼兒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選擇,盡情發揮。因此,幼兒創作的作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魚”的主題表現中,有的幼兒會用“蠟筆”在紙上進行豐富的構畫,有的幼兒會先用橡皮泥捏出魚或用紙剪出魚,然后再進行描繪。在幼兒與材料的作用中,幼兒們新奇的構思與大膽的表現使畫面活潑而富有生氣,不僅畫得形態各異,表情、動作都非常生動、有趣。從中,增強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創作興趣。
二、“主題”形式的開展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既要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又要避免幼兒表現形式多、雜而無主線的情況。因此,以“主題”形式開展,較為適宜。
主題活動的時間,我們通常以幼兒的興趣為主,不定期更換。主題活動的內容,我們善于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美術表現題材,還根據幼兒最熱門的“話題”來確立主題,如:“藍貓”、“天線寶寶”、“彈珠警察”、“奧特曼”等。另外,我們還嘗試結合家鄉風情為幼兒創設主題,如:“水鄉嘉興”、“南湖春色”、“古運河畔”、“船”等,使活動形式充分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在自創主題“船”活動中,我們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船。為了提升幼兒經驗,我設計了綜合活動:各種各樣的船,讓幼兒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種廢物制作“船”。就在幼兒們熱火朝天地動手操作時,我發現欣欣卻坐在那一動也不動。于是我走到她身邊問她:“你為什么不做呀?”“我不會!”“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啊!”馬馮琪主動地來到了欣欣身邊開始操作,可我發現欣欣只是在一邊看著,并沒有真正動手參與。由于時間關系,教學內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術區中。下午,我意外地發現了美術區中的欣欣,她正獨自用二個牙膏盒在創造一艘游艇呢,一會看看,一會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悅中。課堂中毫無興趣的她,此時竟然如此陶醉?
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相聯系,充分調動了幼兒內在的活動動機;主題活動的形式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使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
三、適當的介入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需要豐富的物質材料,也需要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美術區域中,我們投放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工藝美術品,如:貝雕、名畫、工藝盤等,這些作品有著較強的藝術性,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最有幫助?墒怯變簩τ谧髌返男蕾p往往僅憑自己的喜好判斷,無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時,我們就必須適當介入,以開放性的言語引導幼兒發現規律、研究畫法;啟發幼兒對比思考、展開聯想;誘發幼兒的藝術直覺和創造潛能。讓幼兒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中,擴展思維的廣度;感受不同表現方法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得到參與藝術、體驗藝術并獲得審美愉悅的機會;也提高了欣賞技能、提升了審美概念。
四、作品的價值激發幼兒創作欲望。
對于幼兒的活動,教師應給予充分關注,并做出合理評價。記得有一次,我看到源源完成了一幅蛋殼貼畫后,大聲表揚了他:“源源貼的小鳥真漂亮!”沒想到幼兒們都笑了起來,一頭霧水的我只好“請教”作品的主人。“老師,我貼的是飛機,這是機翼……”他指著我“心中的翅膀”告訴我。我明白了,不是“眼光”出的問題,而是“理解”出的問題。鼓勵幼兒參與自評、互評等形式,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對自己作品的解釋與說明,明確幼兒的創作意圖。就這樣,幼兒的自評成了我們對其評價的基礎。
對幼兒所創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為游戲材料投放到其它區角中;也可通過展覽或裝訂成冊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兒與家長的關注,增強幼兒的創作積極性;還可以將其布置到活動室內,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感和教師對其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五、自由的組合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由于幼兒間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比較接近,孩子最容易從同伴之間獲得學習,產生靈感。在美術區域活動中,幼兒們自由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幾個好伙伴合作的產物。一次,在觀察中我發現平時老愛打鬧的嘉嘉和奇奇居然成了好朋友,他們正一個人負責剪紙,一個人負責粘貼,在完成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呢!看他們配合地這么默契,使我深刻體驗到了美術區域活動是培養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教師。通過對幼兒美術區域活動二年的實踐與研究,我們明確了其重要性和復雜性,更新了理念。對幼兒所表現出的一些“有創意的行為”易于接受,激勵幼兒產生奇思妙想,也為我園創造性美術活動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后,我們將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讓藝術活動真正成為放飛幼兒思維的空間。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