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7 23:36:22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文獻研究、教育現場觀察、自然實驗和行動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設計教育干預因子,即:要求教師在觀念上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愛幼兒,尊重天性,啟迪靈性,張揚個性;在行為上著力轉變角色,減少顯性指令,滲透隱性指導,重視活動環境的創設,操作材料的提供以及探究性的設問,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及人際環境的互動,廣泛開展同伴互動,啟發討論、實踐操作、自主創新等活動,在幼兒園各類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快樂體驗,培養主動、全面、和諧發展的健康兒童。
課題組采用18所幼兒園群體聯動,研究課觀摩研討,學術沙龍、案例分析、反思評議等形式,點面結合,有效推進課題實施。
六、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01年1月-7月)立項準備階段。主要開展有關幼兒主動學
習和主體性教育的文獻研究,作相關的現狀調查和分析,建立課題總體框架并撰寫研究方案,確定實驗學校,并指導子課題幼兒園設計研究計劃及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01年9月-11月)全面啟動階段。在鳴珂巷幼兒園舉行開題會,健全研究組織,舉辦學術講座和理論輔導,培訓實驗教師,幫助各實驗點完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第三階段(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實證研究階段。組織各子課題實驗幼兒園輪流開放研究課觀摩研討,上午開放研究課3-4節,子課題負責人作情況匯報,下午課題組成員集中進行評議反思研討,與此同時,各實驗幼兒園廣泛開展以校為本的課題研討,研究課觀摩,資料分析,案例研究等活動,公開發表相關論文進行交流,參與評優課評比獲獎,許多幼兒園組織豐富多彩的幼兒學習、游戲活動,定期形成階段性總結。
第四階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總結思考階段。各子課題實驗園分析整理課題資料,制作研究性活動展板,撰寫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措施
主要的研究措施
1、健全組織,形成制度。成立由市教研員主抓的大課題組,各轄市區教研員參與,18所實驗園的園長(業務園長)為子課題組長,各園由3-4名實驗教師組成的約五十多人的大課題組,確定每月一次全市性課題活動制度。
2、加強學習,培訓提高。開展多種形式的小型沙龍和專題講座,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對課題的進展情況進行引導,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陳鶴琴教育思想,蒙臺梭利感官教育原則,當代建構主義教育原理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進行參與式培訓和案例培訓,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能力。
3、群體互動,重點突破。每月輪流一次子課題實驗幼兒園結合自己的課題,開放研究課,大課題組成員觀摩評議、研討、反思,整整一天時間,大家求真務實,暢所欲言,注重實際效果,教科研人員精彩評點和引領,使課題研究層層推向高潮。
4、注重過程,實踐創新。鼓勵各子課題組成員結合本園特點,資源利用,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特色建構相結合,轉變學習方式,改革課程模式,營造和諧環境,革新評價手段,建立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和兒童成長手冊,觀察記錄資料卡等,把課題做強做活。
八、研究成效
。ㄑ芯空n優秀案例和發表論文近百篇,各幼兒園材料反映。擬匯編常州市幼兒園《動手做,游戲樂》案例集)
促進幾個轉變:
1、從重靜態知識到重動態活動;
2、從重接受知識到重建構知識;
4、從重視知識技能到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
5、從教師的管理者、指令者、組織者成為兒童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6、從說教模仿訓練到自主探索發現;
7、從重視教法到關注學法;
8、從分科教學到活動整合;
9、從課堂環境到回歸生活;
10、從單一評價到多元評價;
11、從“以本為本”到“以人為本”。
對教師而言:
1、催生了主體教育的理念,唱響了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主旋律。
2、營造了研究的氛圍,培育了幼兒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精神,增強了教師的科研能力。
3、推進了我市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改革,挑戰傳統的課堂,在兒童學習方式轉變和教師教育行為和評價方式改善上有突破性的進展。
4、建構了常州市幼兒園的“動手做、游戲樂”兒童主動學習實踐活動課程模式。
5、提供了一種支架,為一些幼兒園創建了自主創新綜合課程、開放性主題活動課程、生活化區域游戲課程及語言、科學、音樂、美術、體育領域及游戲中的自主、創新、感受、體驗活動模式的建構,為兒童的自主學習、和諧發展開辟了綠色通道。
對幼兒來說:
1、支持性的環境使幼兒生命得到關愛,童心得到呵護。豐富的操作性材料使幼兒感受著生活的意義,使學習變得快樂。
2、探究性的活動使幼兒有機會接受挑戰,昭示生命的力量和發現自我潛能。
3、主體性的體驗使幼兒大膽展示真實的自我,他們敢說、敢想、敢做、樂意表達、表現和創造,人格得到尊重,個性得以張揚。
4、發展性的評價使幼兒在激勵中成長,在啟迪中智慧潛能得到發掘。
研究表明:兒童的有效學習、主體性發展需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氛圍;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兒童真實的體驗、感受與探究的機會;它切切實實需要教師的情感、藝術與智慧;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兒童生命的尊重和對兒童學習的理解。
九、問題與討論
1、課題圍繞兒童學習方式轉變等18個子課題采用聯動方式,群體互動,各園各有側重,但研究內容的包容量大,本人指導不到位,不宜做深做透。
2、實驗點重視程度與投入程度差異大,發展不平衡。部分園長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科研能力尚待進一步提高。
3、如何結合園所特點,倡導校本研究,探討適于兒童有效學習的,富有本園風格特色的學習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