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5:28:17
“差異教學”是根據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把學生分為幾種不同層次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括“分層推進”和“分組協作”兩種形式,它講究的是在共同特點的基礎上,重在對個別差異的補救與拓展,但在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知識的系統連貫和課與課之間的銜接聯系,且采用分組協作,又一定要把握好協作的“度”,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課外輔導與課內的協調。
一、著眼整體,分層銜接----注意知識的連貫與聯系的協調
教學原則是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而“差異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這一教學的基本原則。它在教學的深度、進度上都更為強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更為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發揮學生學的積極性。如僅著眼于一課一課地分層,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必受到影響。若能著眼于教材的整體,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出分層總目標,然后分散到各單元,再分配到課,上下一條龍,何愁知識不成系統,何愁課與課不銜接。
二、著眼基礎,“長善救失”----把握好協作的“度”
為了防止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可以通過整體的“長善救失”,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即在分層推進的同時,采用分組協作,將好、中、差生有意搭配,組成一個個“互幫互學小組”。在協作題的布置上,要著眼于基礎,由基礎題起步。差生在他人的指導下理解基礎題;中等生鞏固基礎題后,在優生啟發下主攻一般能力題;優生由基礎題出發,突破較難能力題。這樣,差生會覺得學有希望,學有所得;中等生基礎扎實,迎頭趕上;優生于幫助別人的同時,往往會激發出靈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著眼針對,培優補差----加強課外輔導與課內的協調
《教育學》明確指出,“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不同要求,進行個別輔導。”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針對”就是輔導的“指導思想”,這“個別”就是輔導必須“分層”。所以,在課內要注意發現問題,發現在某一方面有發展的“苗子”,那么,在課外輔導時,才可能有針對性地給差生“找差補缺”,為優生“開小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