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3 22:47:24
音樂是心靈的流泄,音樂是生活的節律。音樂的發展遵循著一切藝術的規律。音樂的制作也不外生活——心靈——音樂的過程。而其中音樂的內在關鍵就是人的內心靈動。對于幼兒來說,這份靈動就是幼兒的童心,是幼兒生理上最重要的本能,抓住本能去引領幼兒步入音樂世界,還原音樂的真諦是幼兒音樂最好的教學方法。
一、循“童趣”,激發幼兒靠近音樂的激情
幼兒最喜歡音樂,對音樂有著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在音樂中會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樂趣。那么,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就要恰當地提供音樂的刺激,讓他們自然地接受音樂的熏陶:晨間活動時,我們可以放一些比較歡快、輕松的兒歌;午飯后散步時,可以放一些比較舒緩的音樂,在幼兒活動的各個環節播放不同性質的音樂,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學會聆聽音樂,會極大地激發他們參加音樂活動的愿望。
二、講“童話”,為幼兒描繪音樂的意境
要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較大地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講童話不失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根據音樂的內涵和主題,賦予動物、植物更多的人性,賦予人物更多的情感,復述或者編纂相應的童話故事,使音樂、動作、情感、故事融為一體,創設美妙的童話境界,那會對幼兒的音樂學習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八只小狗抬花轎》的歌詞內容比較豐富,很容易編成美麗的童話故事,描摹的情節和人物生動有趣,加深了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秋天的童話》也有意安排在秋天教學,孩子們看著秋天的落葉、聽著教師的娓娓描述、想象著童話的意境,快樂中學習、快樂里體驗,“童話”漂流在音符里,音樂蕩滌在心田里。
三、編“童舞”,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的節律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每每音樂響起他們身體的四肢以及各個部位都喜歡隨節奏擺動。教學中,我們注意編排與歌詞相匹配的動作,以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的節律。《蝴蝶花》是很動聽的曲子,配以飛舞、下蹲、碎步、自轉、提踵等動作,就活化了蝴蝶的自然天性,孩子們稚嫩的動作真正把蝴蝶演活了。通過藝術動作的演出,孩子們滿足了好動的心理需要,享受到了參與音樂和動作表現的“樂趣”,感受到了音樂與動作的直接關聯,體驗了音樂的節律和真諦。
四、演“童戲”,綜合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
演童戲是綜合展示幼兒音樂素養的好辦法,也是教師教學的檢驗平臺。因而,教師都非常注重演童戲,從選材、準備到教法、評價都作精心地設計,盡力體現內容的系統性、形象性、方法的生活性、創新性、評價的客觀性、求實性,使整個活動都做到合理嚴密。成功的童戲,在音樂的節律、舞蹈的協調、服裝的個性、音響的烘托、燈光的配備等方面都創設了幼兒階段音樂活動的極致,既滿足了幼兒的音樂天賦和渴望自我表現、展示能力的需要,更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的“天趣”。
總之,只有遵循幼兒的生理規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就會逐漸進入音樂的世界,不斷積淀熱愛生活的樂觀情緒,為他們美好的未來打下堅實的根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