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6 21:57:17
幼兒園區域游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游戲立足于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游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一、圍繞教育目標,為幼兒創造一個動態的物質環境
1、區域設置,適合幼兒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我們為孩子創設了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閱讀區和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盛開的月季、君子蘭,嫩綠的蒜苗、胡蘿卜苗,再加上奇形怪狀的小石子,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而鮮活的微型自然界。探索區里,天平、量杯、地球儀、放大鏡等都成了幼兒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師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兒的注意,它是由一個飲料瓶和一個舊衣架巧妙組合而成,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兒通過多次活動逐步發展出“比重量”、“找支點”、“做平衡物體”等內容,因此擴大了平衡的內涵和外延……從這里可以更多的發現孩子們智慧的萌芽、創新的火花。
2、區域創設,具有彈性
創設活動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學習《物體的彈性》,我們相應的為幼兒準備了一些氣球、皮筋、彈簧、皮球、棉花、和海綿等東西,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彈性的秘密……學習《物體的浮與沉》,我們為幼兒準備了水缸、木塊、鐵釘、紙張和橡皮泥等物品,讓幼兒在實驗中發現科學的奧秘……
但是,活動區的預設和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計劃應有彈性,根據孩子的需要與興趣的轉移應該隨時調整。記得玩娃娃家時,許多幼兒喜歡做飯,我們靈機一動,何不開家“小飯店”?于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里帶來許多“鍋碗瓢盆”和飲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們的“娃娃飯店”開業了!許多幼兒爭著當小廚師、服務員或小客人,這里每天人頭攢動,“生意興隆”……
3、材料投放,豐富得當
為幼兒提供多功能材料、給幼兒創造想象的空間。老師投放材料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兒活動的質量,能使幼兒盡興、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貝殼、樹葉、空瓶、紙盒等廢舊材料,投放到操作區后,孩子們會把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在他們富有創造性的小手中變化莫測,轉眼間會被制作成娃娃、汽車、蝴蝶、螃蟹等他們所喜愛的玩具。在制作過程中孩子會從中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4、操作材料,富有層次
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并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既考慮到“吃不了”的幼兒,還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如為了有助于幼兒小肌肉發育和培養細致操作能力,我們設置了“練習使用剪刀”的內容,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長條形紙③剪圖形三個層次,呈逐步遞進,并按難易程度分裝在三個小筐內投放,同時在最簡單的小筐上貼上一個紅蘋果,表示這是最簡單的,依次貼上兩個、三個蘋果,這樣改變了材料投放的無序、雜亂現象,使教師對哪個幼兒達到何種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再如在指導策略上,對較內向、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而對較自信、能力強的孩子則告訴他“我相信你自己會想出辦法來的”,這樣就能更大地發揮區域游戲活動的應有價值。
二、加強教師指導,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
區域活動氛圍寬松,形式多樣,幼兒可以自由選擇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獲得經驗,體驗成功和愉悅,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愿,激發幼兒探索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和鼓勵者,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
1、適時介入,恰當引導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適時介入幼兒活動,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教授時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