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19:38:50
二、運用豐富聯想,活躍幼兒的思維。
一次在畫《圖形變變變》時,有個幼兒把它變成許多個圓圈,但畫得較多,于是我說:“你怎么變這么多圓圈啊?”他馬上說:“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著問:“那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他馬上意識到利用色彩豐富畫面的單一,涂上五顏六色的圓圈。有的孩子則把小圓圈變成布娃娃,不倒翁,并給娃娃添上了勞動工具,隨即添上背景,畫的內容豐、生動了許多,于是,簡單的小圓形變成了各種內容不同的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的聯想,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這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才能的重要途徑。在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師有信心,都可以成為聯想的產物,培養幼兒聯想的興趣和習慣,以提高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力。
幼兒是一個個體,個體不一,能力有別,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給予點撥,鼓勵幼兒以便高熱情學習,啟發幼兒想象與創造。如:繪畫《有趣的蝸牛》時,當幼兒畫了一只幼兒的主體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啟發性語言,使幼兒產生聯想。“你畫的這只蝸牛是蝸牛一家中的哪個成員啊?蝸牛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啊》什么樣子怎樣區分他們啊?”等等。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繪畫創作高潮。“我現在要畫蝸牛爸爸、蝸牛寶寶在蝸牛爸爸的背上去逛動物超市、我畫的是……”幼兒邊說邊畫,其樂無窮。
三、利用文學作品,觸發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象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是: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象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后,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于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也是幼兒繪畫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羅、畢加索、莫奈等大師的作品應該常出現在幼兒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能力。
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教師還可選擇一些文學作品讓幼兒欣賞,并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創作,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如:童話是具有幻想性質的故事,可首選幼兒聽童話故事,然后讓幼兒發揮想象,利用繪畫形式反映故事情節。還可每組討論情節,根據情節設定畫面,這樣,活動豐富后,根據每組不同的畫面內容,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加以整理排序,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連環畫冊,一合訂,就變成了幼兒自己設計制作的內容連貫的故事創作畫,這樣的活動,是幼兒獨立創造形象的過程,幼兒在翻閱自己設計的“書”時,都津津樂道,樂此不彼。
通過自己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一些摸索和實踐,我真切的感到教師優美富有創意、童趣的語言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是一根點燃創造的導火線,是創造融入幼兒行為的媒介,是創造不斷優化的階梯。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多注意運用自己優美、有創意的語言,來不斷提高幼兒作畫的熱情和興趣,讓每一個孩子用他們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他們七彩的童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