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19:21:50
3、別有情趣地設計一些主題活動,激發幼兒求知的欲望和創造的欲望。
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夕,我們幼兒園主辦了慶香港回歸的主題活動,老師先給小朋友講有關香港的知識,讓幼兒了解香港的由來,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的歷史等等,并在每個班級里用倒計時計算著回歸祖國的那一天,激起孩子們為香港回歸祖國而感到無比慶幸的喜悅心情,從而揭發了幼兒創造的欲望,就這樣一幅幅充滿童趣、想象的作品,在稚嫩的手筆下誕生了,有“我們是一家”、“媽媽,我回來了”、“手拉手”、“歡迎您——香港”等等。在系統活動中,綜合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創造力的表現是多方面的,藝術創造只是一個方面,我們要在兒童的各種活動(如游戲、觀察甚至休息)中,系統地全面地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譬如,把繪畫活動和其它活動結合進行(如游戲、表演等),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各種活動興趣,不至于因為單調的長時間的繪畫活動而使幼兒對此產生厭倦感,而且也有利于發展兒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等)因為創造力并不僅僅是一種思維能力,它是兒童各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我們經常組織幼兒參加一些主題活動,如:“慶國慶”、“迎新年”、“敬老”活動、“三八”活動等,使幼兒在這些活動中,體驗到節日的快樂,并懂得一些社會公德,然后讓幼兒把活動的感受和場面通過繪畫工具再現出來。為了讓幼兒畫動物的動態,我們就組織小朋友到和平公園觀看了海豚的各種演技。回來后先讓幼兒介紹看海豚表演的感想,然后講解海豚的生活習性,以及海豚訓養的故事。當孩子們有了創造海豚表演的欲望時,老師就不失時機地講授畫動物的方法,并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各種動物為主題去創造,從而產生了各種生動有趣、充滿想象創作的畫,有“海豚雜技團”、“蝸牛運動會”、“大象樂園”、“小兔過生日”、“小狗家族”等等。
在系統活動中,綜合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創造力的表現是多方面的,藝術創造只是一個方面,我們要在兒童的各種活動(如游戲、觀察甚至休息)中,系統地全面地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譬如,把繪畫活動和其它活動結合進行(如游戲、表演等),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各種活動興趣,不至于因為單調的長時間的繪畫活動而使幼兒對此產生厭倦感,而且也有利于發展兒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等)因為創造力并不僅僅是一種思維能力,它是兒童各種能力的綜合表現。
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幼兒創造的源泉
藝術創造來源于生活,幼兒對生活直接的體驗是幼兒創造的源泉,是發揮想象的基礎,豐富幼兒的創作源泉是創造的關鍵。所以要讓幼兒多接觸自然、多接觸社會,去觀察,去體驗。我們經常帶幼兒外出散步、旅游,使他們出去觀察周圍的人與事,觀看人們的勞動,看看季節的變化,家鄉的變化等。春天到了,帶幼兒去田間、公園找親身的體驗,故畫出了不同的表現春天的畫面,有“柳樹姐姐梳辮子”、“青蛙在田里歌唱”、“小草扭動著舞姿”、“蜜蜂蝴蝶在花叢中穿梭”、“農民伯伯忙著春播”等等,詩一般的畫面,充分表現了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
秋天到了,讓幼兒畫“秋葉寶寶”,我們就帶幼兒園去拾落葉,通過觀察落葉不同的顏色,有黃、枯黃、褐色、褚紅等,再讓幼兒拋一拋落葉,感受落葉從空中飄落下來時優美的姿態,從而得到經驗:樹葉總是斜斜飄落下來的。由于幼兒有了親身的體驗,在繪畫時顯得很自信、自如,畫面上樹葉飄落的方向各不同,傾斜角度不同,顏色不同,千姿百態、充滿生氣。
讓幼兒欣賞那些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較容易理解的優秀畫家的作品,對提高幼兒的審美表現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處在于除了激發美感外,還可以對作品的主題以及美術知識有所了解,從而使幼兒能依據美的造型原則作出一定的分析評價。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飽和鮮明、與幼兒生活較為接近、易懂的名畫。如梵高的《向日葵》,齊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畫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張樂平畫的三毛,在欣賞活動中,你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名畫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會大大超出我們的意料。在欣賞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幼兒學習、模仿名畫中色彩的搭配關系,并適當地將它們反映到自己的畫面上來。
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還要注意結合其他途徑進行。如,帶領幼兒嬉戲于自然美景中,引導他們欣賞鳥飛蝶舞、小橋流水、藍天和彩虹、鳥語蛙鳴,使他們領略大自然的萬千氣象,無限風光;帶領幼兒徜徉于優美的生活環境中,引導他們觀賞整潔美觀的室內布置、豐富多彩的節日裝飾、色彩艷麗的繪畫、造型優美的雕塑、生動有趣的玩具各具特色的亭臺樓閣,這些都能喚起幼兒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神住,豐富他們對自然與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四、理解、尊重幼兒的每一件作品
1.理解幼兒作品的特點
由于幼兒的認知、情感、視覺、動作技能等與成人不同,故幼兒的作品表現也與成人有著質的區別:如幼兒畫的人所戴的帽子或撐的傘,常是漂浮在半空的,畫的衣服常是透明的,畫的桌子常是四條腿向四方撒開的,畫的煙囪則常與傾斜的屋面相垂直的;常將一些無生命的物體,賦之于生命,給不會說話的物體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張和取舍;經常采用一種符合主觀愿望的方法,力圖把不同角度,不同時空,彼此無關的東西統統畫在一起等,這些都是幼兒稚拙的表現。這種天真無暇、帶有許多主觀、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兒畫的每一根線條、形狀和色彩都傳達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畫都充滿了稚趣,充滿了幼兒的想象和創造,沒有那種概念化、模式化的東西,或者模仿成人畫的痕跡。
2、尊重、保護幼兒的作品
正由于幼兒的畫有如此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對幼兒的每一件作品都給予肯定的鼓勵,從不對幼兒的作品輕易地作一概的否定,或簡單地以“像”與“不像”或以成人的評價標準去衡量幼兒的作品,記得在一次自愿畫活動中,有一位幼兒把畫面涂得黑黑的,在黑黑的畫面上還夾雜著許多紅色的物體和一些不象樣的形體。初一看真是亂七八糟,不僅擦臟了畫紙,還劃破了畫紙。然而當我走近他旁邊時,他卻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是我畫的恐龍時代,恐龍們為了掙奪恐龍蛋展開了戰斗,這是劍龍與翼龍在搏斗,這是三角龍在保護它的孩子小三角龍,這是……”。我完全沉入了幼兒津津樂道的講解之中,這就是幼兒有聲的思維,其中充滿了想象和豐富的情感,老師不能責備他畫的零亂,不能指責他畫面臟,更不能呵責他停止作畫,扼殺孩子天真的情趣。對于這樣的想象,我們要給予鼓勵,同時對他的構圖與用色提出一些要求,這樣既沒有扼殺幼兒的創造、想象,又在技能、技巧上有所進步。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做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滿足和剩余精力的釋放遠遠勝過做的結果。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之中。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關心兒童的健康成長。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培養兒童的能力更是當務之急。教師、父母和其他社會教育工作者應該攜起手來,發揮各自的優勢,統一步調節共同做好對幼兒培養工作,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理想的環境,使兒童的繪畫能力得到更順利的發展。激發幼兒繪畫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