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02:53:15
3.角色分工,學會合作、學會負責。
學會合作、學會負責,這是21世紀人才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也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中能否被社會接納,其創造力能否有效為社會服務的重要衡量標尺。為培養這樣的心理品質,我進行了學生角色分工的實踐。每天設一位小了老師,負責班級的一些日常工作,再根據需要設若干角色,如負責去盥洗室的監督員,負責觀察班級中是否有不安全的情況發生的觀察員,負責幫阿姨分餐點的小助手……這些角色要通過競爭,定期輪換。孩子在這種分工中要學會獨立工作,必然會有挫折,這種挫折會激發其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切實鍛煉其才干,并且這種角色分工破除了兒童中的等級觀念,人人有責任感,人人要與別人協調、合作,從而增強了心理素質,提高了活動質量。
4、引導幼兒學會理解、尊重、寬容別人。
合作性競爭精神涵蓋著一個人的自制力,與人熱誠相處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能力,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他人的能力。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在合作群體中,不同的個體差異,必然會導致矛盾和沖突的產生。因此,為了實現共同目標,需要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協商、相互諒解,有時甚至需要做出讓步或犧牲,才不會損害到雙方共同的利益。現在的孩子都是獨身子女在考慮問題中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為對方考慮的習慣。尊重、誠信、寬容等美德是需要他們必須學會的。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讓幼兒明白這些美德的重要,如:別人剛搭好的積木你把它毀壞了,別人心里怎么想,相反如果是你的成果,別人把它毀壞了,你又有什么感受。而且,教師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只有你先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而且要培養孩子的信譽感,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讓孩子在學會觀察、體驗、理解別人的感受,從以前的被動接受別人的感受到主動接受。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還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的人際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引導他們保持合作性競爭的性質良好健康、公平正當。
我們在教育中還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一個集體,因此,在群體中必須尊重對方,相互支持、不能事事惟我獨尊,要求別人來服從自己,也不能支使別人幫去做本來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完成同一個目標,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好成績。
5、組織多種活動,提供幼兒練習的機會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幼兒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發展也是有一定的階段。要完成這個過程,不是老師上幾節課,搞幾個活動,做幾個游戲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地進行教育滲透,不斷地提醒,經過日積月累形成的。孩子每天在園的一日生活就是一個一起學習、游戲的時間。那么教師就應該。想辦法為幼兒創造與同伴進行合作性競爭的學習和游戲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合作性競爭。例如比比早操哪一排做的最認真;上課哪一組的朋友發言最積極;建構區里哪以組的小朋友的房子搭的最有創意;在組畫中,哪一組的小朋友畫的公園最漂亮等等。再比如,將一些合作性游戲稍微做點改動,加上一兩條競爭要求,就變成了合作性競爭游戲,搖船、推滾筒等都是合作游戲項目,我們進行比賽,看看哪一隊先到。這樣一來,這種游戲既有合作性,又有競爭性。再如起床以后,讓每排的孩子兩個兩個檢查對方的衣服是否穿整齊,幫忙翻好領子,看看有沒有扣錯扣子,再來比比哪排的小朋友先檢查完畢。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為孩子創造各種環境、各種條件,才會使孩子有更多的學習和游戲的機會。
所以從教育效果的微觀角度看,采用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教學策略比單純采用競爭策略的效果要好得多。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作為小組中的一員與別組競爭,這樣每個學生個體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還要與其他組員合作,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同時,合作競爭也有利于協作精神,誘發學生之間的互幫行為。同學之間存在著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他們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悅。
6、對活動進行積極的指導和評價,從而讓幼兒體驗合作性競爭的愉快
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相互之間的協調能力還不是很強,使得在合作性競爭中,一邊要合作,一邊要競爭,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就會產生摩擦。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的進行指導,啟發幼兒開動腦筋,想出解決矛盾和沖突的好辦法,從而對合作性競爭保持濃厚的興趣。
對合作性競爭的評價,應包括對合作性競爭態度、方法和效果三部分的評價。評價應該以肯定為主,但也要指出其中出現問題與不足。評價時應讓幼兒對自己和他人在對合作性競爭過程的行為有個明白清楚的認識,從而知道在以后的
活動中需要改進的地方,才能更好的提高合作性競爭的能力。在評價時,要注重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要以合作為重競爭為附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體會合作和競爭的關系,從小學習保持良好的合作、競爭心態。
體驗合作性競爭帶來的積極結果,對于鞏固強化幼兒的合作和競爭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合作競爭的直接后果,如友誼增進、事情完成、活動成功,還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讓孩子體驗到合作性競爭的愉快,自信心的提高,集體榮譽感的增強。如,當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合作行為時,老師要及時予以表揚,還可以把他們的行為過程和結果拍成照片進行展覽,使幼兒明白合作行為是被人認可和稱贊的好行為;大家努力合作,用大家的智慧共同做一件事,會把這件事做得更好。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其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其合作行為更加自覺和穩定。也使他們對合作性競爭更感興趣。
合作性競爭是現代社會所賦予的新的親社會能力,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幼兒這種意識,讓他們逐步掌握與人合作、競爭的能力,為他們將來踏入社會,成為被社會接納和歡迎的高素質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談談幼兒合作性的培養》張倩
《淺談幼兒社會交往的引導》袁愛華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研究》李智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