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00:05:53
(二)營造氛圍,激活幼兒創新思維
1、在游戲中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幼兒創新思維的形成是建立在豐富的感性實踐基礎上的。于是,我們試著從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性游戲等方面讓幼兒體驗快樂,讓“快樂之花”在小朋友心中開放,讓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氣氛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啟智慧的大門,親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幫助、朋友的支持,體驗到成功離不開朋友、有趣的游戲離不開新奇,創新游戲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和甜蜜,孩子們在無數次的活動中嘗到了甜頭,他們的創新水平正逐漸提高,給游戲注入了新的生機。
1、為此,我們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入手,挖掘幼兒內在的創造潛能,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為使幼兒獲得更直接、更具體的游戲素材,我們加大了教育的信息量,把教育空間延伸到公園,商場,鬧市區等,及時把幼兒有創意的作品介紹給大家,欣賞平行班幼兒的作品。在豐富多樣的參觀活動中,孩子們的觀察技能提高了,建構思路拓寬了,建構時能心中有物,物有所指,為使幼兒創造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我們注重為幼兒提供激發想象的環境,提供小組活動的機會,正面強化幼兒的創新舉動,將幼兒的主體作用體現在每一個幼兒的積極參與上,注重訓練幼兒的遷移、轉換能力,使幼兒產生富有迂回變化的思路,從而有了革新和創造。
2、在平時有些孩子喜愛動手剪貼,在秋天拾落葉的活動中,教師有意引導幼兒用落葉變成各種形態,孩子會用樹葉聯想,剪貼成各種千姿百態的小動物,他們也會把這些樹葉變成小動物形態聯想編成不同的童話故事,自說自話,自得其樂。當然,我們并不期望孩子會像牛頓一樣,在與樹葉的接觸中得到靈感,創造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來。對孩子來說,讓他們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看一看,時時做有心人,隨時在聯想,最終看到有趣的變化,這就是孩子活動的全部意義,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孩子在這種獨立、自由的活動中,正逐漸地滋長著牛頓式的創新智慧,長大形成習慣,一旦事物之間通過聯想而掛起鉤來,一種創意在聯想中產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講究創新方法是為提高創新能力奠基的,為了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教師并不一定要去創設“創造角”,設計所謂的創造性活動,因為一旦使得創造依附于某種特定的對象,教育者就會有意無意地將創造物化為創造結果。因此,幼兒創新能力的提高,應交織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象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內在的創新沖動釋放出來。
(三)積極參與,獲取創新的成功感
1、孩子的創新卻比成年人甚至科學家的創新更加可貴,正如螞蟻負重與人的負重相比一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每個孩子都經常實踐創新,而成年人卻偶爾為之。這充分表明,雖然孩子的創新能力很弱,但他們從事創新的潛質卻十分巨大。兒童期處在創新心理覺醒時期,對一切事物充滿渴望和憧憬,他們好奇好問,不受傳統習慣努力束縛,敢想、敢說、敢為,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新精神。
2、科學家、發明家與常人的最大區別,可能就在于這雙“發現”的眼睛。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地上,億萬人都看到了,但都熟視無睹。唯有牛頓發現了,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我們是否曾如此教導我們的孩子去注意去發現?嘗試教育讓孩子“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目的之一是讓幼兒在創設好的探索環境里主動參加嘗試活動,自己去發現問題。例如,幼兒練習爬的體育活動,使用嘗試教學方法,教師課前為幼兒創設了平地、斜坡,山洞等環境,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的第一個發現是:幼兒通過隨意地在平地上練習爬,發現爬是有很多種方法的;第二個發現是:通過在彩布蓋下來回快速的爬以及在各種障礙物上爬,發現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方法爬,這樣才會安全。在這樣的嘗試教育活動中,由于教師能為幼兒創設好探索的環境,做好活動前的準備,重視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因此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在嘗試活動中也就認真地觀察,高興地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與老師,長此訓練,幼兒逐漸地都能培養出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事實上,善于發現才會善于提問,善于提問才會善于研究,有研究才會有“創新”。
3、我們知道科學啟蒙教育活動本身是一種超越活動,孩子在完成活動的同時也達到了超越的目的。例如:“運沙”活動,教師在為幼兒提供一個用桶運的方法后,鼓勵幼兒通過實踐得到更多的方法:用袋裝、用盒裝、用杯子裝入等,然后通過觀察比較,否定了費時費力的方法,有的幼兒提出遠距離運沙可用車運載等方法,這已遠遠超越了“運沙”這一活動簡單的目標。從而激發他們再探索,再創造精神,讓幼兒形成創新意識。
4、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能,每一個幼兒都是創造之人。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挖掘幼兒的創新潛能,注重幼兒的再創造,讓他們通過參與創造活動來展示創新才能,體驗創新的快樂,萌發強烈的創新欲望。教師要積極提供幼兒創新素質發展的這一“土壤”和“氣候”條件,讓幼兒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寬松、民主、活躍的環境和氛圍中,真正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創新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發展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如,在教室墻壁的一處設置“創作園地”,這樣可激發幼兒創造動機和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環境布置,以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活動室作品以及墻壁的利用要盡可能以孩子的作品為主要內容,這樣可以起到激發幼兒創新熱情的作用。
(四)開拓視野,捕捉創新火花。
1、知識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能力也無從發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會有創新能力的,教師宜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環境,經常利用各種時機引導幼兒接觸各種新鮮事物,從城市的發展變化,建筑、交通等設施,農村的田野風光,了解花卉樹木的生長特性等。認識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礎就越寬廣,就越有可能觸發新的靈感,產生新的想法。那種只想把孩子關在室內,只想讓孩子寫字、畫畫、背詩的方法。只會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絕不可能培養成有創新能力的人。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教師們可運用組合法,培養孩子創新。如運用“可樂”瓶通過不同的組合,變換多種造型,創造出一種新事物。同樣是一套積木,教師要求幼兒每次組合新的不同建筑。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了通過不同的組合能創造出新的“產品”的樂趣。
3、想象是創新之母,沒有想象能力就沒有創新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訓練孩子的想象能力。
(1)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書籍。如童話、科幻作品、神話,寓言等。
(2)提供給幼兒游戲的材料應是半成品的,能激發幼兒創新靈感,半成品的游戲材料最大的優點就在于能重新去組合,拼裝新物體,可供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創新的空間余地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斷激發出靈感,閃現創新的火花,從而使幼兒敢于創新,樂于創新。
在開發幼兒創新潛能的過程中,我們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對他們的創新成果,哪怕是點點滴滴,哪怕是還很幼稚,也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為了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我們組織開展了家園小制作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來制作玩具,如有一名幼兒與教師一起合作,利用吃剩下的薯片罐和橡皮筋,根據力學原理做了一個“橡皮筋動力旋轉飛機”。這件既可以玩又具有一定科學原理的小制作,充分展示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不可否認,當今的幼教事業地位與日俱增。鄧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學要從娃娃抓起。”需要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創新,在創新中游戲”的教育新理念是十分重要的關鍵環節。我們還應倡導合作游戲活動,這就是集體創新力的發揮。讓不同智慧和思維方式的幼兒在一起學習是很好的,會形成一種團體創新動力,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