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21:06:29
實錄三
幼兒在自由活動時,有幾個小朋友一邊看一邊說:
姚宇鳳:我最喜歡這只綠顏色的烏龜了。(實物)
周玨彥:這叫紅耳龜,就是和圖片上的這一只一樣的。(密西西比紅耳龜)
朱卓瓊:這只烏龜很乖的,它睡覺了呀。
姚宇鳳:你敢捉嗎?我敢捉的。
朱卓瓊嘗試用手去捉它,“哎呀,它會不會咬人啊?”
周玨彥:我有點怕。
姚宇鳳:沒關系的,它不咬人,看,我一動,它頭就縮進去了。
周玨彥:不,它的頭一直縮進去的。
這時,朱卓瓊有一點敢抓了,對周玨彥說:真好玩,你也來抓抓看。……呀,它要咬人了。
周玨彥:它的腳怎么小小的,大烏龜的腳也不大。
教師:它會咬人嗎?
周玨彥:不會,我去碰碰它,它后腿一蹬就往前了。
教師:烏龜一般情況下不傷人,但當有危險到它安全的時候它會自衛。朱卓瓊:我碰它的時候,發現它的背是硬硬的。
姚宇鳳發現烏龜的背上有一塊一塊的花紋。就過來數花紋的塊數。我鼓勵她把班級中每只烏龜身上的花紋塊數都數一下。
朱卓瓊也數了一遍,她們發現烏龜的背上有13塊花紋。于是就把她們的發現告訴了同伴。
在數花紋的同時,她們還有新的發現。
朱卓瓊:“烏龜的肚子上也有花紋!看看那只有沒有?”
姚宇鳳:“也有。”
朱卓瓊:“肚子上的殼是黃色的,也是硬硬的。”
“這只烏龜的殼的周圍摸起來尖尖的。”
“對,摸起來尖的,看的時候看不出。”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研究烏龜的殼了,在看看玩玩說說和我的引導中,他們漸漸地對烏龜的特性、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
由此看出,在探索過程中,幼兒在教師適時適度地支持和引導下,觀察能力得到提高,知識面得到擴展,學習能力得到了加強。
因此,在探索型主題活動實施過程中,作為教師既要注意觀察幼兒、傾聽幼兒、了解幼兒,更要學會巧妙地把幼兒的熱情引向學習,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并給予幼兒適度的回應,創設相應的環境,使幼兒探索型主題活動得以順利地進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