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20:20:08
3、創新觀“優不優看創新”應是師幼共同追求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幼兒標新立異,敢持己見,著重培養其思維的多向性、批判性,并促使其內化為各種創新能力。
4、個性觀個體差異是一種資源。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善于發現和開發幼兒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才,為發展其獨特性和豐富性創設必備的教育氛圍,讓幼兒的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
5、效益觀教學效益是“會學”,是“活化”。通過教學,啟發、引導、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理解、創造的本領,使幼兒得到持續發展。這種教學才既有即時效益,又有長遠的發展效益。
6、民主觀師幼在教學中是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民主合作關系。教師教學要有意識滲透民主意識、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提高幼兒參與的主動性;應營造民主的氛圍,鼓勵幼兒質疑、批評、爭辯,提高其民主參與能力。使幼兒的人格、思維得以發展。而教師在幼兒的反作用下自身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二)挖掘和營造有利于幼兒發展的生活環境,引導幼兒在與生活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主動充分發展。
1、教師觀察幼兒的生活,在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教材。
幼兒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樣豐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還能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欲望,因此在幼兒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教材。陳鶴琴的“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理論提醒我們要注意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挖掘教材。當教師將視角從書本教材轉向生活教材時,發現幼兒的生活是多么有趣而豐富,他們對身邊的事物有說不完的話題,有解不完的問題,也有他們各種朦朦朧朧的感悟。《水果拼盤》系列活動來源于幼兒在餐廳的用餐經歷;《熱鬧的螞蟻王國》產生于幼兒對螞蟻的好奇;《豆豆王國》取自于自然角豆豆發芽的實驗,同時解決部分幼兒不愛吃豆制品的生活習慣……在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教材不但開闊了教師選材的視野,而且促進了教師對幼兒的有目的觀察,使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更能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
2、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展教育活動。
真實的情境帶給幼兒的是所見即所得,所做即所悟。一些思維活躍的孩子已經看穿了教師一些陳舊的教學手段,他們的反叛行為和語言往往使教師在課堂上很尷尬,然而真實的教學情境卻能從幼兒內心激起活動的欲望。《小小自助餐》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幼兒學習科學合理地搭配食品。按常規教學,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口授營養知識,但是在真實的自助餐情境中,幼兒邊選、邊吃、邊想、邊記錄,真正理解掌握了葷素、干濕、粗細搭配的原則。活動中幼兒始終專注地進行操作、思考、交談,很多社會性行為比如等待、節約、不挑食、保持公共衛生等也都在不言中而育了。
3、課程內容融于幼兒的生活。
以前我們的很多課程內容其實也來源與生活,只是長期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原本屬于生活的內容逐漸脫離了生活。讓課程內容融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是將屬于生活的教學內容還給幼兒,還給幼兒的生活。認識時鐘是大班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一直以來被我們的老師認為是較難教學的一個堅冰內容,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在每班裝了一只數字時鐘,一方面讓老師掌握活動時間,另一方面引導幼兒去關注時鐘的運動。
進入大班后,研究者提醒幼兒關注自己幾點到學校?幾點外出戶外活動?幾點上課?幾點吃飯?幾點放學?經常的提醒使一部分幼兒很快認識了整點、半點,在這些幼兒的帶動下,大部分幼兒對鐘點產生了興趣,到第二學期教學時,幼兒認識時鐘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生活經驗,不但能準確認識整點、半點,而且能說出幾點幾分,教師只需將記錄的方法交給幼兒,因此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課程內容融于幼兒生活,不但養成了幼兒關注生活的習慣,而且能有目的地幫助幼兒積累經驗,進一步證明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大大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