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08:56:16
我班孩子在數學和美術方面個體差異較大,我們一般采用小組活動、區域活動的方法來照顧個別,解決這一問題,可怎樣才能在集體活動中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呢?我在美術活動線條畫“高樓層”中做了嘗試。
首先是了解摸底孩子們對圖形和線條組合與創造性表現的水平,在觀察了解房子的基本構造后,我請幼兒把他們所感知的樓房外形用幾何圖形表現出來,并在其中用線條或圖形表現樓房的基本外結構,結果有部分孩子,如鄭雨楊、周筱銘等再現出了極大的創造力,在選擇圖形及圖形與線條的組合上表現極為大膽、奇特。有部分孩子則是中規中矩地畫出的樓房的基本外框,還有部分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繪畫。在摸底之后,我并沒有集體講評孩子的作品,只是對他們各自作了鼓勵并提出一點要求,孩子們在得到肯定之后興趣更高了,特別是偶偉冰這個一碰到畫就要哭的孩子競也和李金羽這些坐不住沒耐心畫畫的孩子跑過來強烈要求“老師,我還要畫一張”。
針對這些情況,我分層為這些孩子制定了不同的目標,部分孩子能獨特地表現房子的外框,能更多地使用柱、檐、廊、陽臺組合,并細節處理好線條的裝飾;部分幼兒能大膽運用圖形和線條構造樓房外廊,并對局部進行線條裝飾;部分幼兒能積極用圖形和線條組合進行繪畫房子。
那怎樣才能在一個活動中分層指導并達到這些目標呢?我首先對范畫進行了選擇:我畫了投堂(線條裝飾很繁瑣、結構復雜、異與我們常見的房子)、別墅(檐有多種線條的表現,柱子的不同層面的運用,窗框的裝飾別具一格等),城墻(不同塊面墻的不同的線條裝飾),現代辦公樓(簡潔流暢的線條,幾何圖形的反復使用)。然后給孩子們準備了大小不一的紙,活動開始,出示范畫,孩子們與上面這么多漂亮的房子給吸引住了,我問他們喜歡哪一幢,為什么時,他們全都爭先恐后地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利用他們表述的機會,我適時地引導他們欣賞每幢房子的美及特點,并作繪畫指導,圖形的組合、線條的變化,整體構造和局部處理,孩子們在感受房子建構美的同時也學習了建構的方法。然后孩子們自由選擇大小不一的線進行繪畫。我鼓勵創造,但也允許模仿,對于有些孩子,我引導他們在所畫建筑中能創造性地使用柱、檐、陽臺,并用線條裝飾。面對有些孩子,則能大膽運用圖形組合建構外廊,用線條裝飾。還有些孩子在了解他們的創作意圖后,我扶著他們的手幫助完成外廊構建,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建構局部。有的孩子就畫了幢小房子,我便引導他“這小房子給誰住的?”孩子說:“小豬”,“噢,可是小豬一人住了太孤單了,怎么辦呢?”“那——我在旁邊畫幾幢,給其他朋友住,”孩子又畫了幾幢小房子。“你真棒!幫不豬找來了好朋友作伴,可是這只不豬很懶的,他希望和朋友聯系方便些,比如說,在陽臺上就能看到好朋友啊,或者能住在一起就更棒了!”結果他畫出了一幢造型別致的“好朋友之家”,還給它編了個故事呢。有的膽子小的孩子先拿小的畫紙,跟我說:“老師,我想先在小紙上試試!”“噢,沒關系,你可以先設計一下圖樣,然后在大紙上把它畫得更漂亮!”……作品出來了,我先和孩子個別交流,請他們談談自己對畫的感受想法,然后把作品張貼出來,請孩子們帶自己的好朋友“參觀欣賞”,再交流“我最喜歡的……”。
反思這個活動,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的是我的分層目標基本得以實現,在集體活動中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絕大部分孩子都在愉快心情下喜歡并強烈愿望能再次繪畫,并感受到了建筑美,可是我最大的失敗也是在因材施教方面,就是吳浠蓮,不過我想我會對癥下藥,利用其他時間對她進行個別化教育,讓她能喜歡美術活動并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以促每個孩子的發展,真正、全面地實行因材施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