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7 11:46:32
電視連續劇是最能發揮電視的特長、最富電視劇特征的藝術形式,也是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電視文藝節目。我國進入80年代才開始創作電視劇,但發展迅速,迄今已有豐碩成果。另外,我國還譯制了一些優秀的外國電視連續劇,一度使千家萬戶著迷。回顧這些曾經風行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我們仍可得到美妙的精神享受,并且提高自己的鑒賞力。
1986年,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聯合錄制的37集連續劇《紅樓夢》,是一部較為成功的改編古典文學名著的電視作品。名著的影響力使它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而編劇、導演和演員們也沒有讓觀眾失望。文學形象變成電視形象,使無數紅樓迷獲得了視覺滿足,并獲得多層面的心理滿足。它的成功也為文學名著的改編提供了有益經驗。為拍此劇而修建的大觀園現已成為北京城著名的景點之一。它的配曲至今仍在傳唱。
1987年,公安部政治部和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聯合錄制的12集連續劇《便衣警察》,描述南州市公安偵察員周志明,在“陵園事件”中因曝毀另一偵察員偷拍的廣場演講者的膠片,被判15年徒刑。他在勞改期間以德報怨,挽救了在絕望中企圖自殺的犯人杜衛東;在大地震中帶傷營救看守人員,奮力阻止企圖集體逃跑的犯人,后被誣為“帶頭越獄”。十年動亂結束后,他被平反回到家中,不顧女友的勸阻,仍然從事自己心愛的職業,最終獲得了心愛的人的理解。該劇通過特定歷史時期從事特殊職業的警察在特殊處境中對待事業、生活、友誼和愛情的態度,折射了整整一代人的共同命運和情感磨礪。編導對人性、人情的細膩刻畫具有時代的概括力,賦予作品以凝重的歷史感。該劇主題歌《少年壯志不言愁》委婉蒼涼、高亢質樸、意境深遠,傳唱至今仍魅力不減。
1987年,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鐵道部第十二工程局聯合錄制的25集連續劇《西游記》是電視界的一大偉績。原著《西游記》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神話小說,將它搬上熒屏既是一件盛事,也有很大難度。該劇運用了多種技術手段,構造了一個神奇浪漫的藝術世界,喚起了廣大觀眾的一份不會泯滅的童心,更給少年兒童帶來無比的興奮和欣悅。
1989年,大連電視臺錄制的12集連續劇《籬笆?女人和狗》是一部農村題材的作品,該劇圍繞茂源老漢一家展開情節,反映在農村經濟變革的浪潮沖擊下,籬笆墻內舊式農家的平靜被打破,體現了傳統生活方式與變革中的經濟生活之間的尖銳矛盾沖突,對于改革大潮中的我國廣大農村,具有較普遍的意義。該劇濃郁的地方氣息和充滿情趣的生活語言使觀眾倍感親切。該劇播出后引起較大反響,其續篇《轤轆?女人和井》(1990年錄制)也是深受歡迎的佳作,但第三部《古船?女人和網》就難免讓人膩煩了。
1990年是長篇電視劇的豐收年。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北京電視臺、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聯合錄制)的播出,牽動了無數電視觀眾的心。這是我國第一部長篇室內電視劇,它以動人的故事、清新的格調和對人生價值的探求,引起了人們強烈的感情共鳴。它塑造了劉慧芳這樣一個典型的理想化的中國婦女形象,歌頌了中國婦女善良、溫柔、剛毅、勇于自我犧牲的美德。這部家庭情節劇沒有議論和說教,始終以家常話、人情話來表現人物和生活,以扣人心弦的情感交流,引起人們的心靈震顫。
1990年,由上海影視藝術部、中央電視臺等四家單位聯合錄制,根據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由陳道明、呂麗萍、李媛媛、英達、葛優、英若誠、沙葉新等主演的10集連續劇《圍城》,是一部少見的高品位作品。它很好地傳達了原著對社會的批判和對人生的感悟,并繼承了原著的幽默與諷刺特色,將“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這一“圍城”的寓意體現得更為深刻、生動。
近年來較有影響的電視劇有《編輯部的故事》,它以王朔式的調侃令人耳目一新,又蘊社會批判于語言游戲中,說出了大眾的心里話,所以風行一時。隨后出現的《海馬歌舞廳》《過把癮》等都是類似的作品。但調侃是一種充滿機智也非常需要生活積累的藝術,不可能時時都侃出好戲,所以當適可而止。《北京人在紐約》也是一部較為優秀的連續劇,它滿足了國人想了解西方發達國家,渴望以“替代形式”前往冒險的潛在意愿,也滿足了國人“征服”美國的心愿,因此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和較廣泛影響。只是它在真實性、深刻性和“嚴酷”方面的挖掘還不夠。
大陸引入港臺的電視連續劇,反響較大的有《京華煙云》(40集)、《一剪梅》(25集)、《星星知我心》(40集)、《昨夜星辰》(34集)、《霍元甲》(20集)、《陳真》(20集)、《上海灘》(25集)、《京華春夢》(25集)、《射雕英雄傳》(59集)、《雪山飛孤》(40集)等。《京華煙云》和《京華春夢》以動亂年代大家族的興衰存亡為背景,展開男女之間的恩怨離合,又以這種婚戀親情上的得失悲歡來表現榮華已逝的無限惆悵,表現那種“天上人間”的無奈和深深懷戀的心境。這里頭深藏了海外華人的縷縷鄉愁,與白先勇的小說、余光中的詩有類似的情調,在情緒氛圍上有些《紅樓夢》的味道。《一剪梅》和《昨夜星辰》都是以深摯而憂傷的愛情來感人,其主題曲(同片名)旋律優美,情意深長,柔婉動人,深為廣人觀眾尤其是青年男女的迷戀。《星星知我心》以一位不幸喪夫的少婦古秋霞為5個兒女嘔心瀝血的故事,緊扣住觀眾心中普遍存在的那根情感之弦。古秋霞身患絕癥,不得不將5個兒女分送5戶人家撫養,卻又時時牽掛著他們,5個兒女也與她息息相通,時時牽掛著她,在養父母家又是那么乖巧懂事,許多行為讓養父母感動也讓劇外人感動。《霍元甲》《陳真》《上海灘》《射雕英雄傳》《雪山飛狐》等則是風行一時、萬人空巷的武打劇,觀眾對其總是興致勃勃,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力量的向往,變形實現了人們的英雄意愿,除暴安良、振揚國威的主題也是大快人心,令人熱血沸騰。
中國還譯制了一些國外的優秀電視連續劇,如日本的《排球女將》(71集)、《阿信》(309集)、《血疑》(29集)、《命運》(29集),美國的《神探亨特》(50集)、《豪門恩怨》(217集),巴西的《女奴》(100集)等等。這些電視連續劇大大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精神生活,也給我們的影視創作與欣賞提供了參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