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ubaojie 2009-05-23 21:52:16
為了解手足口病預防和救治的相關情況,記者采訪了鄭州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韓富根。
韓富根介紹說,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不適并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后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1~2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常見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見于臀部。
韓富根告訴記者,手足口病3歲以下嬰幼兒為多發人群,成人也可感染。造成這種疾病發生的原因跟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差,不良個人衛生習慣有很大關系。大部分病例病情較輕,可治愈,少數患者可出現腦炎及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發病具有年齡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歲,最小的才1歲左右,其中2~3歲的居多)、發病地區分散,且主要在農村地區等特點。
為預防手足口病,韓富根告訴記者,人群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手足口病開始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反應。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家長如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等癥狀,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后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衣被用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每個家庭要講究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場所。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頭。
托幼機構、學校等地方是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這些地方該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呢?
韓富根說,在這些場所,要做好孩子的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癥狀,要立即帶小孩去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相關部門。患兒應在家中休息,不宜繼續上學。
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對玩具、被褥、桌椅等進行消毒;同時做好食堂、衛生間、教室等的消毒處理;保持教室和寢室等活動場所通風換氣;發現保育員、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有發熱伴皮疹的,應立即暫停工作。
據了解,我省累計報告手足口病患兒已達19922例,目前仍有1703例患兒正在住院治療。河南重癥患兒累計達344例,正在住院治療的重癥患兒195例,經過治療已解除重癥患兒122例,重癥患兒中已安全出院9例。對此,韓富根說,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預防作為關鍵,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倡導良好生活方式,搞好規劃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接種率,防止手足口病的暴發和流行是完全可以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