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高靚 2009-04-14 15:32:30
前不久,荷蘭一家電視臺的少兒頻道對2400名9歲至14歲兒童進行了采訪。其中,超過半數的受訪兒童表示他們知道何謂金融危機以及它會對社會經濟造成何種程度的不良影響,85%的受訪兒童認為“社會經濟會變得越來越差”,75%的兒童認為“股票會因此貶值”,超過60%的兒童提到“銀行會變得不再有錢”。當記者問及“你認為金融危機何時才會結束”時,多數孩子持有悲觀的想法,超過一半的兒童認為此次金融危機將持續一年以上。
的確,隨著大眾傳媒的發達,成人世界越來越早地進入兒童的生活。在我們向金融危機與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系等重大問題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時,可曾想過,這場占據全球媒體頭條又對人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金融危機,在以怎樣的姿態進入兒童的生活世界?
社會參與
向G20領導人發問
本月初,舉世矚目的二十國集團(簡稱G20)領導人峰會在倫敦舉行,商討應對金融危機的大計。會場外,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課堂”頻道也發起了一個論壇,吸引全世界的青少年分享他們對金融危機的看法,并通過廣播和互聯網表達他們的觀點。
“世界課堂”頻道向全球青少年提出了5個問題:
1.金融危機給你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2.你認為金融危機會對你未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3.如果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找到你,并讓你帶他們看看金融危機對青少年的影響,你會帶他們到哪些地方,介紹哪些人給他們認識?
4.要想幫助你身邊的人走出經濟困境,你認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該怎么做?
5.如果見到這些領導人,你會向他們提出什么問題,你希望他們在倫敦峰會上做些什么?
短短幾天內,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登錄論壇發表自己的意見,一些學校還由教師組織集體參與了這一討論。
蘇格蘭最大的工商業和港口城市格拉斯哥的幾名高中生在論壇上寫道:“雖然我們是小孩子,但也明顯地覺察到現在的經濟氣候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去年,市中心最大的商場倒閉,造成了許多人失業,當地媒體把我們這里叫做‘鬼城’。由于商店紛紛關門,想找份兼職越來越難,自己掙零花錢變得不那么容易。我們中的一些人不得不放棄自己鐘愛的舞蹈課或體育運動,因為沒錢付費。我們看到父母對著寄來的賬單發愁,可以想象父母失業的家庭處境會更為艱難。”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一名女生在論壇上寫道:“每天報紙、電視上都會傳來工廠、公司倒閉的消息,這讓我周圍的許多人感到不安。”孩子的視角是敏感的,也是充滿同情的。這位學生說,她希望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能去看看街邊的乞丐和窮人,因為物價高漲,他們正在忍饑挨餓。對于自己的未來,她不無擔憂地說:“經濟不景氣使獎學金名額減少,我可能無法出國學習。如果金融危機一直持續,會對我們這一代人造成很嚴重的影響。長時間的高失業率,是對年輕人聰明才智的浪費,也會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家長責任
消除孩子焦慮情緒
隨著金融危機持續時間的延長,從驚慌失措中逐漸走出的人們,開始關注學校和家庭教育該做些什么。互聯網上,許多教師和家長在討論該如何向孩子解釋金融危機。
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個學區在給家長的一封信中提出了7條建議,包括:掌握準確的信息,并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向他們加以解釋;允許孩子提問題和表達他們的關切,傾聽他們從學校和朋友那里獲得的消息;適當地向孩子解釋你的家庭財政計劃,以減少他們的擔憂;如果你還沒有家庭理財計劃,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制訂計劃,以便讓他們從中學到最基本的財務知識;保證家庭娛樂時間,例如和孩子做游戲、舉辦家庭燭光晚餐,應該讓孩子感到幸福不是由金錢決定的,在困難時期,家庭、朋友和創造力更為寶貴;保持信息暢通,如果有壞消息,要及早向孩子說明,如果有好消息,也別忘了告訴孩子;和學校保持聯系,必要時可向學校、學區的咨詢師、社工以及管理者求助。
一家家庭教育網站則指出,經濟的緊張可能導致家庭矛盾的增加,父母應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避免將不必要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該網站建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行家庭減壓活動,比如練習瑜伽、騎自行車或聽些舒緩的音樂。此外,睡前講故事、和孩子擁抱等情感投資最好不要隨著家庭支出一起“縮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