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好育園 作者:張萍、季敏 2009-04-08 15:02:40
案例:
春天天氣暖洋洋,孩子們都脫下了厚厚的棉衣,一身輕裝,顯的精力充沛,充滿活力。于是,午睡時睡不著覺,翻來覆去,清唱“小曲”的孩子多了,教學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做自個事的孩子出現了,排隊盥洗時也有人總是快馬加鞭地跑向目的地……孩子的這些變化,老師看在眼里付諸與行動,被批評是這些孩子常有的事。班級里因此也出現了此類現象,有的孩子愛上了向老師告狀,有的孩子表里不一,老師眼皮子下像模像樣,老師一走無法無天,也有的孩子成了屢教不改的小搗蛋。
這天,像往常一樣,孩子們午睡后,給女孩子們梳頭發,老師一邊匆匆地梳著辮子,一邊不時注視著活動的孩子,生怕孩子們吵鬧。輪到琳琳小朋友了,她笑瞇瞇地說:“老師,昨天,我去喝酒了,是一個老太太過生日,老太太也要過生日。”我想老太太過生日不就是祝壽嘛,他覺得只有小孩才過生日呢,便問:“大家怎么給老太太過生日呢?”琳琳接著說:“給老太太送點東西,我們還看電影了呢!”老師又問:“什么電影呀,能不能告訴我?”琳琳就憑著她對故事的理解講起了《五女拜壽》的故事。老師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熱心的聽眾,并告訴她每個人不管大小都有生日。接著一個下午琳琳非常地開心。這以后琳琳也變得更加開朗了,喜歡有事沒事就跑來跟老師講講幼兒園以外的趣事,師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了。
專家觀點:
經常聽人家說“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每個老師都想和自己的學生建立朋友式的關系,但平常繁雜的家務和工作,有時會忽略孩子的感受,遇到孩子們違規的事,更多地采取了批評教育,使師幼關系不和諧。
對待孩子,老師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承認孩子頑皮的一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
2、笑臉面對孩子,多和孩子聊天、談心。
3、做一個具有親和力的教師。
在幼兒園,每天早上,老師應該以笑臉迎接每一個孩子。可以經常摸一摸孩子的頭,拉一拉孩子的手,叫一叫孩子的小名,時不時地抱一抱孩子。利用幼兒來園、午睡等時間,盡量每天和每個孩子交流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交談中鼓勵孩子暢所欲言。老師應該做他們忠實的聽眾,必要時也給予適當的回應和肯定。當孩子間發生爭吵、違規等現象時,盡量和孩子們商討解決,或者編一個類似的故事引起孩子間的共鳴。這樣雖是教師有意識的與幼兒交流、溝通,但卻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體驗聊天的樂趣,架起孩子交流情感的橋梁。
小編觀點:
案例中的老師放下了教師的威嚴,蹲下來親近孩子,和孩子間的距離拉近了,孩子們進步了。專家建議,家長也應該和孩子做好朋友!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和老師一樣,不僅是神圣、高大的,而且是能夠給他們智慧、力量和安全的依托。孩子更喜歡的是“交流型”的家長。
因此,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愛撫,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比如,每天孩子放學回到家,可以讓孩子說說幼兒園發生的一些趣事。家長應該挑一些孩子喜歡的話題和孩子聊,這樣更能引起孩子發言的欲望。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家長還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興趣和潛能,進行培養。放下家長的架子吧,展開笑臉去迎接您的孩子,讓他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您的關愛,您的支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