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黃河方 2009-03-18 09:47:18
在中國的傳統中,自己在家教孩子,或者請老師在家教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一早就存在,古時有錢人家的教育就是這樣進行的。在沒有公共教育的時候,這樣的“在家教育”是社會的主流。在有一套完整的公共教育系統提供給廣大父母們的時候,不進入學校系統、靠家庭與社會資源進行的“在家教育”成為了另類。
這是家長的選擇,也是教育多元化發展的體現,但家長把屬于社會的職能自己包攬下來,其中的工程,可想而知,這與其說是勇氣可嘉,不如說是無耐之舉:既然公共教育有諸多問題,那么就讓我來給孩子提供一方理想的成長之地吧。
但這樣做了之后,孩子就真的能培養成我們心目中的樣子嗎?或者,大人心目中的培養方向就是正確的嗎?這實在是很讓人懷疑的,而事實上,新的問題總在不斷地產生,比如,在社會配套還不完善的時候,“在家教育”會讓孩子少了群體生活的機會,繼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關系問題。此外,在絕大多數孩子都不可能脫離公共教育的時候,正視其存在的問題,全社會形成合力來共同推進與完善,或許更有意義一些。
公共教育朝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方向辦,而且越辦越好,孩子好好上學,大人努力工作,每個人、每個社會環節各司其職,正常運轉,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社會也才能良性循環。
在絕大多數孩子都離不開公共教育的時候,我們無意刻意討論“公共教育”與“在家教育”孰優孰劣,它的利弊得失,本就見仁見智。所以,本期我們關注的是從“在家教育”上尋找與眾不同的教育觀點和方法,或者藉此溝通,能給到我們傳統教育方式的父母一些啟發。
網絡調查
近一半家長傾向于選擇“在家教育”
本報近日在3G門戶和廣州媽媽網上分別做了一個“在家教育,你會去做嗎?”的調查,共有6000多人參加了本次調查。之前我們都以為“在家教育”是一個很小眾的方式,但沒想到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回事,更有相當一部分人身邊已有朋友采用“在家教育”這種模式。
對“你聽說過在家教育這個概念嗎”這一問題,3G門戶手機網有51%的網友表示聽說過,另有11%的網友表示身邊就有朋友這樣做。廣州媽媽網上的數據是有46%的網友表示聽說過,更有高達21%的網友表示身邊已有朋友這樣做。如果網上的調查情況屬實的話,說明已采用“在家教育”這種模式的家長是相當多的,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少。
對“你認為在家教育的關鍵是什么”這一問題,3G門戶手機網友中,“家里經濟條件要高”和“家長知識水平要高”兩個選項數據不相上下,在25%左右。廣州媽媽網上則稍有不同,“家長要有這樣的教育理念與意識”得票最高,達到38%,只有23%的網友選了“家里經濟條件”。可見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分歧比較大。
而對最后“如果條件允可,你會在家教育自己的子女嗎”這個問題,“會”與“不會”的得票旗鼓相當,53%的3G門戶手機網友會采用在家教育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47%的G友則選擇不會。而在廣州媽媽網上,則是有45%的網友選擇會,56%的網友選擇不會。
現狀分析
廣州家長嘗試不同階段的“在家教育”
A幼兒園階段
按常規,孩子滿三歲后一般會送去幼兒園,上小、中、大班,然后開始上小學。但宋先生的女兒不是,她的幼兒教育,大部分是在家完成的。如果不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群體生活而去上了一年大班的話,宋先生更樂意讓女兒在家完成全部的幼兒教育。在他看來,最理想的狀態是女兒可以在家進行小學階段的教育。
宋先生的一位同事王先生也是“在家教育”的嘗試者,兒子沒有送去幼兒園,而是自己在家教,直到上小學。他們介紹,身邊還有一些朋友和他們一樣,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完成幼兒階段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他們有一個較完整的規劃,比如,這個學期大概要學什么,每天的時間是怎么安排的,在什么時候應該加什么內容等。雖然計劃總是時時在改變,但一早定下的大綱要求基本都要做到。至于,他們“在家教育”的嘗試止于小學,除了經濟方面的壓力,考慮到孩子未來的學業問題是另一主要原因,因為一旦自由慣了,孩子將很難適應中規中矩、并要求各種考試的現行公共教育。
這是一種不那么徹底的“在家教育”。但另有一部分家長則很徹底,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都是“在家教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