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校網站 2006-11-08 16:25:28
195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的支持下,人大籌建了一所寄宿制職工子弟小學,定名為“中國人民大學職工子弟小學”。成立初期,共有24名學生。1958年歷經先后兩次遷址,最后坐落在西郊人民大學院內,也就是現在的校址。
首任校長由呂晶同志擔任。附小遷至西郊后,人民大學黨委為加強小學的領導力量,派1937年參加革命、熟悉小學教育的黨委委員申玲同志為校長。在呂玲校長的帶領下,形成了領導、教師團結一致,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光榮傳統,奠定了以后人大附小的辦學基調。
粉碎“四人幫”后,中央撥亂反正,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校,附小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從此附小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在人民大學和各級黨委的關懷下,重新組建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人大附小開始了教育改革新的征程。
特別值得附小人自豪的是,附小建校初期曾得到了吳玉章、成仿吾等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無微不至的關懷。吳玉章是同盟會會員,參加過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在“八一”南昌起義中擔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曾任延安魯迅文藝學院的院長,解放后先后擔任華北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是我黨德高望重的“五老”之一。每逢“六一”兒童節,吳老都親自到學校向孩子們祝賀節日,向老師表示慰問,十分關心學校的發展。50年代,吳老在主持“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期間,曾組織附小開展“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教科研實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仿吾是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他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期間,同樣十分關注附小的建設,關心師生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更是非常關心附小的發展,于19 年為附小親筆題詞……
在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和人大校領導的關懷下,附小領導和全體教師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全面發展,辦有特色”的辦學思想指導下,以教學生學會做人為重點,開展德育工作。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著力于“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和知識技能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文體工作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活動,寓教于樂。同時學校大力提倡教育科學研究,以全面育人為宗旨,創造適合于每個兒童發展的良好的教育環境,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83年獲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稱號,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學校。
1996年人大附小被命名為“北京市足球傳統校。”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附小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辦學宗旨:“創造適合于兒童發展的教育環境”,積極組織教研工作,與北京市教科所合作,開展了“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實驗研究――這就是日后聞名全國基礎教育界,掀起新時代教改潮流的“學生質量綜合評價”。
那是1987年萬物復蘇的春天,人大附小任惠瑩校長率先提出了“以全面發展的動態過程來看待每個學生”的素質教育觀念。作為素質教育實施體系的先導評價系統,“小學生質量綜合評價”觀念在當時的中國基礎教育界是空前的。這種大膽的理念與實驗探究更是基礎教育界的一大創舉。在80年代末的中國,在原有教育理論、教育評價反饋體系的基礎上,實行素質教育的學生質量評價,其挑戰性和需要面對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任校長就是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對工作的堅韌干勁,堅持著這一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研究工作。人大附小在任惠瑩校長的帶領下,成立了“評價”核心小組。開始結合本校教學實踐工作,開展“小學生質量綜合評價”的研究。學生質量綜合評價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創造適合于兒童發展的教育”屏棄了以往“為了選拔適合于教育的兒童”的陳舊觀念,在基礎教育階段淡化選拔意識,全面地、最大限度地促進每一個兒童的發展,力求發現并選擇一切可能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反饋原理,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綜合質量評價體系的作用和目的并不在于“教育評價”過程本身,而是站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的高度上,發揮教育評價、教育反饋、教育方法的能動作用,對整個教育體系做整體的調動。
為了使素質教育評價的研究不流于表面,深入挖掘評價體系在教學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任校長和評價組的老師們翻閱了大量資料,借鑒了中外專家學者和教育部門的大量實踐經驗。其道路是漫長曲折的,先后歷經無數次實踐反饋、12次整體修正,才最后定稿。
一本小小的《小學生質量綜合評價手冊》,剛一推出,立即引起了學生、家長、教育同仁和教育專家的熱情關注。猶如春雷乍起,即刻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素質教育評價的教育變革。1991年,人大附小正式召開了,北京市“教育評價工作研究”現場會。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文?、市教研所梅克參加會議并進行講話。“學生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獲得了市里領導及各中小學校長的一致好評。1992年,附小的《北京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榮獲北京市“七五”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獎。1993年底,教育界各大周刊相繼發表了人大附小“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文章。1994年,新版《小學生質量綜合評價》手冊在“全北京市校長會”上進行了交流展示,同年獲得了國家專利。由此,附小的“小學生質量綜合評價”經驗,正式開始向全北京市的中小學推廣。
運秉志校長繼任惠瑩校長之后,他和校領導集體繼續加強和完善學生“質量綜合評價”體系,隨著教育藝術的不斷發展,歷經12次修改加工,將其制訂為《學生素質教育成長手冊》,分為高、中、低三冊。《成長手冊》里有“思想品德”、“體質健康”、“審美意識”、“心靈健康”、“個性發展”等內容,配有可愛的小圖畫,,還包括表現最突出的事件記錄、獲得榮譽稱號等。實際上,這也將教師的工作規范化了,納入了評價體系,對學生和教師都是引導、激勵與監督。《成長手冊》獲得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運秉志校長和領導集體繼往開來,繼續加大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為了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將附小建設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學校大力投資,加強綠化美化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
1999年學校投資建成人工草皮足球場兼田徑運動場,為這片樂園更添了絢麗的一筆,國家特級足球運動員劉愛玲親自為操場的落成剪彩。隨后,校園宣傳櫥窗,校外宣傳欄的建成,作為一扇展示附小孩子才藝的窗口,使社會各界對人大附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001年,為適應現代化辦學的需要,學校決定對教學設備進行徹底更新。計算機教室裝修改造、新購100余臺計算機供兩個計算機教室使用。全校每個教學班和專業教室配備實物展臺、計算機、閉路電視等影音設備。2002年,電腦進課堂,網絡進教室,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辦公和教學。并為全校40個教室,每教室投資數萬元添置液晶投影機,這種硬件設施的改造力度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是十分罕見的。同年,大力改造圖書館,開辦電子圖書借閱服務系統,進行圖書館的電子化網絡化管理。并購買服務器及相應軟件,建立電子閱覽系統,供學生在校進行電子閱覽和書目查詢。購置K12教育資源系統,為校內教師提供了課件開發、素材交流共享的平臺。為了讓老師們更好的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學校再度投資,購買當時配置最完備的筆記本電腦100余臺,讓每一位教師都可以使用學校準備的筆記本隨時隨地進行課件的開發、教案的編排、網絡瀏覽等工作……2001至2003的幾年來,學校相繼投資建設電子鋼琴教室,裝修美化形體教室及試唱教室,對各專業教室進行改造建設,力求各樓層、各教室都能體現出自身的人文氣息,為校園環境建設增添一筆濃厚的文化底蘊。
2003年11月28日,對人大附小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以鄭瑞芳同志為校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了。這是一個精干聰慧的集體,凝聚著嶄新的活力;這是一個銳意進取的集體,鑄造著遠大的志向;這是一個腳踏實地的集體,開拓著教育革命的新路;這是一個嚴肅而又親和的集體,率領著百名教職員工開始了新的騰飛!
江山代有人才出,長江后浪催前浪。歷經50年的改革進取,附小始終全力注重育人樹人這一中心工作。以鄭瑞芳同志為新任校長的新領導集體,勵精圖治,高瞻遠矚,思維創新,重在育人。他們深深地知道,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培育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人。鄭瑞芳校長不僅要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更要大大地拓寬視野,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的三個面向為指導,廣泛汲取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經驗,確立了新時期附小的辦學理念: “創新、發展、求實與超越”。
新領導班子剛剛成立,立即投入到教育、教學等諸項工作的改革中去。推行教師隊伍的人性化管理,推行日常教育教學的人性化管理。一系列推陳出新的舉措得到了廣大師生及家長的一致認同。
為了讓孩子對課間操保持高度的興趣,維護樓道紀律,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學校采取了校園內的“音樂鈴聲”系統。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將孩子們喜歡的音樂取代傳統枯燥的鈴聲。受到孩子和家長的熱烈歡迎。同時,更加大了課間操的改革力度,將選擇權交還給孩子,讓每個班級自己創編新的韻律操,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和創造的樂趣。孩子們自己創編的課間操不僅配樂活潑,而且鍛煉效果明顯……這些看似細小的事情,卻蘊涵著新領導集體辦學治校的新理念 -------一切為了人,為了教師愉快地工作,為了學生快樂地成長。
鄭瑞芳校長和新領導班子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關心教師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積極為教師提供休息和健身的活動室,在各樓層設立教師午休室,精心地呵護教師的健康,以便使教師們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在新學期,開設了形形色色的教師俱樂部:管樂、游泳、書法、繪畫……讓教師在工作之余身心愉快,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學校投資建設聊天小屋,向教師和學生開放,聆聽教師和孩子的心里話,對教師和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指導,開設家長接待日,對家長學校進行更深入細致的組織管理,及時接納家長的意見,為家長著想,在教育孩子的領域上達成共識,更好地進行協作……
新任領導集體在百忙之中,著重抓住教育教學的科學研究工作,首先付諸實施的是國際理解教育和個性化作文研究實驗。
“國際理解教育”是世界許多國家在國際社會組織的倡導下,我校自2001年就參與了這項重大課題的研究,鄭校長作為課題帶頭人,她率領課題組成員教師,在三年的時間里,積極參加了教育學院的培訓和學習,參加了在香港召開的“人生價值觀”的國際交流會議。在會議上,我校關于組織《好大一棵樹》隊會的報告受到與會者一致的好評。在培訓班里,他們舉行了《沖突世界反襯下的和平世界》、《制作和平食品》、《合作》等專題研究。在校內,他們成功地策劃和主持了兩次主題隊會:《攜手共建和平世界》、《好大一棵樹》等。
為了提高本校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文化水平,學校積極提倡每一位教師都做研究型的教師,做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及時請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講座培訓,并組織各教學組進行課題研發,學期開始各教研組申報各自的科研課題,每周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討交流。同時下發“教師隨筆”手冊,組織教師廣泛進行課外閱讀和學習,及時記錄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育感悟,并進行學習交流。
在改革大潮的強有力推動下,為適應改革的進一步需要,附小教師不僅虛心向國內同行學習先進的辦學經驗和理念,還積極走出國門。從90年代中期開始,先后有 70余人次赴美、日、韓、澳及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考察學習,吸收先進的辦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在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育觀念,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培養學生的能力,營造激勵環境等多方面真正與國際接軌,從而推動了附小教改的力度和深度。
2003年,我校應邀參加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 課題組的研究活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經過認真、反復地研討,2004年2月9日,全國“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個性化作文研究首屆年會在我校成功召開。我校陳高老師代表北京市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和教師做了一次研究成果展示課,受到教育界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榮獲實驗課例一等獎第一名。還有 11位老師關于個性化作文的論文也獲得此次年會的論文評獎的二等獎或三等獎。這次年會在我校的召開,掀起了作文教學研究的熱潮,大家爭先恐后地投入到作文教學研究中來。陳高老師還被其他學校聘請為語文科研指導教師,將我校個性化作文的研究經驗傳給其他教育同仁。學校與該課題組達成進一步的教育協作,由課題組的專家來我校做教育報告,附小正式成為全國“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個性化作文課題研究實驗基地。由此,我校提出了作文教學改革的高標準:人人愛寫作文,人人會寫作文。
學校非常重視本校英語教學工作,除了組織本校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教法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同時,更引進了外教老師,讓外教口語進課堂,讓學生聆聽地道的英語口語,真正地作到英語口語交流。學校推出每周三“英語日”的特色活動。無論全天的課堂教學還是樓道內的師生問好等日常活動,都可以聽到孩子純熟的英語口語。這兩項舉措的出臺,立即受到了家長的熱烈歡迎和強力支持。
學校大力組織本校教師進行校內各項工作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孩子的心靈和班級建設工作。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創辦了人大附小自己的報刊――《春芽》校報。
為了更好地開展本校工作,為了服務本校家長和學生,加強假期的教學管理、家校溝通和附小優質的教育資源共享。學校下決心重新整改本校網站,設專人進行網絡規劃設計,并聯系開發商投資網絡建設。力爭在2004年9月初完成學校網站(www.rdfx.net) 的初步建設,新成型的網站將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小學校網站,它包括了教育咨詢服務、學校宣傳、教育資源共享、家校教學管理平臺、教育論壇、資源下載等一系列強大功能。將最大限度地挖掘網絡功能,服務于日常教育教學、將附小的課件、教案、教學理念、管理模式等先進教育資源進行共享。
人大附小新任領導班子在鄭瑞芳校長的帶領下,放眼未來,宏圖銘志,為附小未來發展指定了一系列“發展目標” 對附小未來發展做了美好的展望和充分地準備措施。
人大附小是一塊教育的沃土。50年來,在這塊土地上播種的是希望,澆灌的是智慧,撒播的是關愛,耕耘的是明天,收獲的是陽光下那一縷最美麗的微笑。孩子們如破土而出的春芽,沐浴著陽光,沐浴著愛,在這方溫馨肥沃的土地上汲取營養,積蓄力量,快樂地成長,成長為一棵棵參天大樹,成長為明天的棟梁……
在眾多榮譽面前,附小人沒有止步,更未敢有任何懈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面前的道路還是如此漫長與艱辛。在科技現代化、生產現代化、人才需求現代化,知識爆炸、知本積累與資本運作相結合的世界經濟體系挑戰下,教育者身上所負擔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是孩子面對未來人才市場競爭所需要的綜合素質,所需要的文化積淀、社會歷練和活動技能。附小人明了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重,深知基礎教育變革的征程上,永遠沒有終點,永遠沒有最好的教育,永遠沒有最好的學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遠大的理想,更完美的目標激勵著幾代附小人不懈地追求……站在世紀之交的道路上,附小人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將今天的一切成績都看成是嶄新的“零起點”,俯瞰世界,心懷天下,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極目遠望,向著未來海岸,揚帆起航!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